关于21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入选高师教材的构思

时间:2022-10-14 05:04:27

关于21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入选高师教材的构思

虽然20世纪刚刚过去几年,但我们翻阅过的却是整个20世纪百年的历史。现代音乐虽然以一个即时的时间定语“现代”来命名,但它的确已是一个百岁高寿的老人。在20世纪初,当这股音乐探索运动,和其他学科诸如哲学、绘画、舞蹈甚至物理、化学的革命性发展、转折性变革相呼应而勃兴时,很多批评家就预言它的夭折――不成熟的实验性质的艺术探索,总会让批评家肩负起占卜预言家的使命,这是艺术史或学术史上的常态――然而即使在今天我们也看不出它寿终正寝的时限下延,我们今天的音乐写作大体还是沿着现代音乐所赋予的精神轨迹发展着。今天的很多创作者更愿意把自己的音乐看作新精神的诞生,“先锋音乐”、“实验音乐”等名号很多,但结合百年的音乐传统,会发现很多“新生”只是“延寿”,“枯杨生”,“老树新芽”。当然,现在的探索可能真的包含着新生的因素,至少此刻看不出。新生事物喜欢截断源头,标新立异或远溯高古,其有来自传统革新的常态,也是艺术发展中的两面一体。

现代音乐在探索中发展,让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大有浮云遮眼之感,而百多年历史长河的筛汰沉淀,又让我们有一个冷静回望的高度。回顾音乐百年,我们可以说,它的主流充满了各种创新的思想和技法,是一个开拓、融合的世纪。开拓主要是指反传统,如印象主义的新和弦结构与和声音响、表现主义的情感表现方式及十二音技法的运用、整体序列音乐对音乐各个要素的严密控制、电子音乐用高科技手段扩大音响的范围与性能、偶然音乐改变记谱法与曲式结构等,都是以前的传统中闻所未闻或离经叛道的;融合主要是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严肃与流行的打通,如新古典主义将古典的形式材料与现代语言的结合、“第三潮流”主张现代手法与各民族地域的乡土音乐的结合、爵士乐则一直游走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开拓与融合,由个性化的尝试到形成一个流派的价值取向再到汇入某个时代的潮流,反复更替,造就了20世纪音乐的多元化局面,这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是独特和无可比拟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现代音乐,并不是一个时间的界定,而是一种艺术风格、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体现,是艺术内在发展动力中二元对立中的一极,套用《谈艺录》中的话说,古典现代,“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疏”,好奇者近现代,沉潜者近古典,有不期而然者。

高师钢琴教材的曲目编选中,现代作品有一个从空白到逐渐增加的过程,这里面有时代大气候的改变,也有我们对于现代作品重新认识估价的原因。时代的开放进步,让我们对于现代各种流派的作品的接受、吸收、批评都趋向多元,现代音乐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取向、语言结构特征也越来越融入我们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中。这就造成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比起音乐创作,我们的教学则显得传统古典了许多。很多音乐史、音乐理论、演奏课程讲到20世纪便草草结尾,比起18、19世纪古典浪漫时期的丰满厚重,现代只如同那根细细的蛇尾。虽然教材的编写有滞后性,但面对一个百年的苍白,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如何真实地反映20世纪音乐的全貌,如何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都是我们在高师钢琴教育改革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的选编,我们从已出版的使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或编写较新的几本高师教材分析入手,探讨一下相关问题。

一、《钢琴基础教程》 韩林申、李晓平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年9月―1985年6月第一版

这套教材的使用时间较长――从初版至今已逾二十年,使用范围较广――全国各级各类的师范院校基本上都使用过。下面列表分析一下其中有关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以下简称现代作品)的选编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所选现代作品数量偏少,程度偏浅,特别是第四册尤为突出。第四册对应高师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已经对古典浪漫风格的作品有了大致完整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手指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此时接触一下技巧上较复杂的现代作品,如有着复杂的节奏、声部或和声等,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能力。

从已入选作品来看,大部分属于现代作曲家中偏“传统”的作曲家和作品,而选编角度多集中于前苏联作曲家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如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卡巴列夫斯基等,其所选作品主要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适当运用现代和声语言,且重复性较高(如共选了卡巴列夫斯基四首风格相近的作品)。

这套教材在2003年5月出版了修订本,略微增加了几首现代作品,但总体的改变不是很大。

二、《钢琴教程》黄莹等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这套教材编写的体例较规范,内容较全面,现在逐渐被很多师范院校选为指定教材。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作品的入选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第四册更是加大了数量,且难度也有所提升,选择面也有所拓宽。从曲目的类型看,不仅有中小型乐曲,还有练习曲和复调曲,如德彪西《半音阶练习曲》、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从风格看,不仅有印象派作品,还有爵士及爵士古典相结合的作品,如格什温《前奏曲》。但总体来看,爵士风格4首,德彪西印象主义3首。

三、《钢琴》 吴晓娜、刘小静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这是目前为止最新的高师钢琴教材,也是一部有意尝试大量增加西方现代作品的教程。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作品的入选量有很大提高,选取的角度也较开阔,各个流派――诸如新民族、新古典、爵士乐派,甚至流行音乐,各个地域――欧美、俄罗斯、拉美、亚洲,作品均有涉及。

基于对以上三套已出版高师教程的分析,从改革的思路出发,我们想从更完善合理的角度对新编高师教程中有关现代作品的选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选编原则上,除了遵循一般的教育学所应注意的循序渐进原则外,多元兼容,应是选编的最重要和独特的原则。

1. 循序渐进

现代作品大都有着独特的技法与音乐语言,如不协和性,虽然在古典浪漫派作品中也存在,但没有如此地被发挥到极致。还有如四度叠置和弦、多调性、无调性、十二音技法、复杂节奏、音块等,都是前无古人的。对这种音乐语言的理解应有一个过程,对它的学习也应贯串整个大学时期。由于一二年级学生无论从技能技巧还是审美理解能力上都还不够完善(如未开设《西方音乐史》、《曲式分析》、《音乐欣赏》等课程),所以选编时先期分量应轻些,应以适当了解接触一下现代音乐作品为主,作品选编的难度应恰当,篇幅不宜太长,可介绍比较简单短小的多调性、变拍子、音块等作品,如巴托克《小宇宙》中前几册较简易的作品、萨蒂钢琴套曲《体育与娱乐》中的小曲及一些爵士小品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及审美理解力,从识谱到音乐的表现都有所提高,学生也有主修和选修的分别,这时可以扩大其视野,深入学习从结构、篇幅、创作技法、节奏、调性上均难度较大的作品,作品选编的幅度也应加大,与古典浪漫派作品并驾齐驱,共同构建教材的内容。

2. 多元兼容

不论难度、数量如何,现代作品的选编更重要的是体现多元兼容原则,它应具体包括:

①创作技法的全面。如印象派爱用的四度叠置和声、各种色彩性和弦及全音阶;新古典主义用古典的形式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简洁明快的风格中含有新时代特有的那种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效果;表现主义用无调性、十二音技法、极端的力度变化来表现被扭曲的情感;梅西安用印度的不对称节奏、自创的“有限移位调式”以及特殊复杂的织体与音色来形成其独特的有着丰富音响组合与浓艳色彩的音乐;斯特拉文斯基用粗野的、打击般强烈的节奏来表现原始音乐文化的特征;艾夫斯用探索的音块、复节奏、多调性、多层次织体音等全新技法;普罗科菲耶夫等将本民族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结合;爵士乐的动感节奏及强烈的音响效果等等,都是20世纪音乐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不带任何偏见地吸收它们优点和表现出的令人钦佩的创新探索精神。

②民族地域多样。延续着19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复兴,20世纪更多的作曲家致力于本民族音乐的发展,他们发掘本国民间的音乐语言、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题材,并结合创新的技法,来创造一种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关怀的音乐文化。自然,随着民族文化的不同,各国的现代民族音乐也呈现差异很大的各种形态,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从民间音乐中发展出的自然音体系、复杂而多变的节奏;俄罗斯作曲家在保留传统音乐特征如悠长的旋律、浓郁的和声中,嫁接当时先锋技法的尝试;美国在完成多民族融合后,20世纪也逐渐重视自己的民族音乐发展,一些作曲家如科普兰、巴伯、格什温等均在自己的创作中大量使用和表现拉美节奏、西部牛仔歌曲、爵士风格等。

③审美风格的兼顾。现代音乐在审美风格上有它一以贯之的追求,比如排斥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的夸张,取而代之一种冷峻而实在的音乐语言;颠覆明晰、有序的审美传统,取而代之一种芜杂、无序的音乐叙事,但“大判断下的小结果”却并非一成不变,而常常是貌同心异,从印象派的幻景到新古典主义的简洁理性,到表现主义的夸张怪诞,到微分音音乐、噪声音乐对音乐美的生理性破坏,到序列音乐对听觉的挑战,到偶然音乐对传统演奏记谱法的冲击,无不体现着“音乐上帝”死后,“各自需寻各自门”的分歧与探索,这在教材的选编中应有体现。

④曲目的典型。题材、体裁、风格的多元如何在教材中得到更精练、经典的体现,作品和作曲家的典型性需要重视。典型性主要指:音乐流派的典型性,哪些创新最后发展成时代的思潮,哪些只是昙花一现的探索,哪些具有稳定的历史价值,哪些只是标新立异;作曲家的典型性,每一个时代或流派中,哪些作曲家更能反映出全面而成熟的价值;作品的典型性,同一作曲家,哪个时间段的作品更能突出反映其创作思想和技法特点,并具有不重复性,包括风格流派不重复,技法特征不重复等。

基于以上的选编原则,我们对新编高师钢琴教材中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入选曲目作了如下的构思,供教材编写时参考。

第一册入选曲目:巴托克〔匈〕《小宇宙》前两卷中的选曲(练习曲);德洛乔伊奥〔美〕《创意曲》(复调曲);斯弗波达《木偶》(多调性小曲);菲莱尔《十二音小曲》(十二音序列技术);泼迪《和风吹鸣》(全音音阶技术);诺顿《野餐曲》(布鲁斯音乐);泼迪《河马》(音块技术)等。

第二册入选曲目:普罗科菲耶夫〔苏〕《蚂蚱进行曲》(不协和和声);齐尔品〔美〕《小品》(新民族主义);萨蒂〔法〕《戈诺希安舞曲》(新古典主义);科达伊〔匈〕《街雨》(新民族主义);哈里斯〔美〕《钟声》(新颖和弦音响及无节拍符号);德彪西〔法〕《曲集的一叶》(印象主义);戴维・赫勒韦尔〔英〕《转圈摇滚》(四手联弹,爵士中的摇滚风格);艾夫斯〔美〕《五次起飞》(多调性及复杂音响)等。

第三册入选曲目:勋伯格〔奥〕《钢琴小曲六首》Op.19(无调性、表现主义风格);肖斯塔科维奇〔苏〕《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选)(现代复调作品);巴托克〔匈〕《三首诙谐曲之醉意》(独特的节奏、平行三和弦技法);德彪西〔法〕《前奏曲I之帆》(印象派色彩性音响);伯恩斯坦〔美〕《雌珍珠鸡》(音块技法);维拉-洛勃斯〔巴西〕《怀念巴西的大森林》(富于地方色彩的新颖作品)等。

第四册入选曲目:利盖蒂〔匈〕《钢琴练习曲》第一卷第一首《交错》(节奏的复合律动);普罗科菲耶夫〔苏〕《钢琴奏鸣曲》Op.83(无调性及打击般节奏);韦伯恩〔奥〕《钢琴变奏曲》Op.27(十二音技法、表现主义风格);科普兰〔美〕《猫和老鼠》(托卡塔技法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梅西安〔法〕《圣婴二十默想》(选)(独特的调式、复杂节奏及浓艳色彩性音响);布里顿〔英〕《苏格兰叙事曲》(双钢琴、新民族主义)等。

许金昕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三段式”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时空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