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时空推理能力

时间:2022-10-05 09:13:52

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时空推理能力

著名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称:“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居于一种中间位置。一方面,在身体的空间的可视的形态里表现;而另一方面,其形态按时间变化运动。”因此,舞蹈是一种综合的时空艺术。如果经常进行有意识的舞蹈学习,且学习方法得当,便可以提高人的时空感知与推理能力。乐句整齐、节奏鲜明、队形变化多样的幼儿园集体舞学习是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

时空推理的概念界定

在具体论述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界定一下时空推理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时空推理主要是指幼儿对集体舞过程中所蕴涵的时间和空间组合上的一种内在规律的把握。这种能力在内容构成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在某个具体时间上对与之相应的空间位置的一种把握(如,不同的乐句幼儿在集体舞队形中所站的空间位置不同);另一方面是指在某个空间位置上对时间的把握(如,若要进行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需要哼唱几个舞蹈音乐乐句)。而从能力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幼儿运用动作思维,把自己同化为物质运动本身从而对时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二、幼儿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对时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三、幼儿运用抽象思维,通过符号运算对时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性联系进行反映和把握。

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基本流程

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集体舞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复杂系统。它主要包括:集体舞材料的选择、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等。

(一)集体舞材料的选择

集体舞的要素包括动作、队形和音乐。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集体舞活动的材料时,也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 动作。集体舞是需要有队形变化的,如何设计承担队形变化任务的移动动作则显得尤为重要。移动动作本身对身体平衡、重心保持的要求就比较高,再加之幼儿在移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既要随音乐合拍做动作,又要注意自己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所以,幼儿更难掌握这类动作。针对这一现象,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移动动作的难度,动作变换一般在段落之间或乐句之间进行,并允许幼儿在做小跑步、小碎步等动作时降低腾空的高度,缩短腾空的过程,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验、表现和交流情感,分辨行进路线,以及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

2. 队形。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进行正确的推理。另外,变化集体舞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幼儿跳舞的热情。但由于幼儿的时空知觉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不宜频繁变化队形,且队形的变化应在保证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学习圆圈舞蹈队形时,教师可先进行“单圈”舞蹈的教学,待幼儿熟练掌握“单圈”舞蹈后再进行“双圈”舞蹈的教学。“双圈”舞蹈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一开始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平行行进,接着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平行行进,再接着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交叉行进,最后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交叉行进。

3. 音乐。人的生命运动本身就是有规则、有秩序、有节奏的运动。因此,节奏清晰、结构工整的音乐,更能够激发幼儿进行集体舞活动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幼儿寻找音乐的时间规律。

(二)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

“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即指围绕一个集体舞教学所作的一系列的方案设计。通常帮助幼儿掌握集体舞中的时空关系的教学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在游戏情境中,熟练掌握舞蹈。教师在为幼儿选择好合适的集体舞活动材料后,应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舞蹈学习氛围。可以把集体舞活动设计成带有一定主题的游戏情境活动,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动的愿望和动机。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在圆圈上走“S”型路线,并连续钻进钻出三次。这样的舞蹈队形对幼儿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单纯、机械地让幼儿练习行走“S”型路线,肯定不容易被幼儿所掌握。相形之下,如若能根据舞蹈材料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使“走队形”真正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则可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 借助实际动作,寻找正确答案。在幼儿熟练掌握舞蹈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略高于幼儿现有时空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活动任务,并引导幼儿借助实际动作,观察思考、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说法不应只停留在观念层次,而应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上来,只有教师对每一个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本身的层次结构、容易碰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途径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教师才能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幼儿在这个具体的任务中所处的情境水平,也才能够在幼儿已经解决了的一个集体舞时空推理问题之后,为他们呈现下一个集体舞的时空推理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最初的思维与其动作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动作是思维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概括性手段。因此,在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每一次集体舞活动中都应以动作为切入口,借助实际的动作,在通过对具体实物的感知运动操作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 借助具体形象,理清推理思路。当幼儿在借助实际动作可以进行正确时空推理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变换推理方式,即让幼儿在保持身体不移动的情况下,仅通过操作黑板上或墙壁上的图片来解决相应的时空推理问题。在这一教育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时空推理向形象思维时空推理的转变。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在实际动作参与的条件下,正确完成时空推理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回到座位,并向幼儿展示一块粘有蚂蚁和豆子图片的贴绒黑板,请一个幼儿到黑板前,手拿图片,跟随教师的伴唱,再次进行时空推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脱离了立体队形的束缚,而仅仅依靠平面的、形象的图片再现舞蹈队形,从而进行推理。

4. 借助线条、符号,展示思维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三种再现表象形式:即动作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和符号式再现表象。其中,符号式再现表象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幼儿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在每一次的集体舞时空推理活动中都应根据具体情况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活动的最后环节,即让幼儿在一张纸上运用线条和符号,跟随教师的伴唱,“画出”自己的推理思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度变化乐曲的长短(通过减少或增加乐句达到),改变运动符号的起始位置,这样可以检验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推理活动,避免了死记答案和碰巧答对的现象。

(三)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

合理的方法是任何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实施方法。然而,由于培养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集体舞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复杂系统,再加之每一个集体舞活动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很难一下子给出一套具体的、万能的指导方法,而仅能在方法论的层次上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思路。

1. 情趣激发。一个人情感的激活,美感的产生,是由客观对象相似信息的输入与主观早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相似图式”进行相似匹配的结果。简而言之,情感、美感、趣味源于客体与主体间以相似关系为前提的互动与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主体)感情和兴趣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输信息的角度和能力。

教师如何从合适的角度传输信息呢?我们认为,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对信息的传输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要从众多舞蹈材料中挑选出那些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最为相似的东西。“相似”包括着“同”与“变异”,因为没有“同”就不能继承,而没有“变异”就不能发展和提高。第二,要善于把舞蹈材料的内容经过教师事先的消化、融通,调制到能够引发幼儿共鸣的水平上,用相似于幼儿思维逻辑的、精练形象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体态、动作、表情以及相似的情境去点醒、激活潜藏在幼儿内心的情感和兴趣。

2. 觉察反思。反思是幼儿以自己的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这个环节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有效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的关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反思一直是幼儿教育的薄弱环节,许多老师总是低估幼儿,认为他们还不具有反思能力。其实幼儿有时比成人具有更好的直觉能力。但经验的贫乏,思维的不成熟,使幼儿反思的总体水平显得比较稚拙。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反思能力,让幼儿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呢?在整个舞蹈推理活动中的反思必须是在幼儿已经熟练掌握舞蹈跳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舞蹈推理活动的不同阶段,反思可以分为三部分:前反思、中反思和后反思。

前反思是指舞蹈推理活动开始之前的反思。这一阶段,如若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会主动调动原有经验,比较新学习的舞蹈和原有舞蹈之间的异同,寻找过去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来帮助自己掌握新学习的内容,同时,提醒自己在差异之处做出适当的不同反应。由于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各个幼儿的前反思的思考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中反思是指舞蹈推理活动过程中的反思,它需要幼儿一边跳舞一边进行理性观察、思考。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的分配能力尚不完善,大多数幼儿很难做到在舞蹈的过程中进行有关推理活动的理性反思。所以,这一阶段的反思更多的是关于如何监控自己的舞蹈动作,从而保证舞蹈的顺利完成。

后反思是指舞蹈活动结束后的反思。它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话式反思。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尚未成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相形之下,进行对话,可以使幼儿思维清晰,并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其深入的思考。在舞蹈结束时教师有必要对这种零碎的反思进行系统化整理,从而帮助幼儿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逐渐形成学习活动中的反思习惯,这是幼儿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3. 类比迁移。学习者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迁移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集体舞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学会迁移呢?首先,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幼儿发现类似的能力,即类比能力。因为发现类似是实现经验转移的先决条件。幼儿缺少这种发现类似的洞察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运用前后联系、比较学习的策略,帮助幼儿去发现与觉察复杂纷纭的现象之间的共同要素与相似联系,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进行类比:一是在发现情境相同的情况下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集体舞《蚂蚁搬豆》时,幼儿发现《蚂蚁搬豆》的队形变化和音乐结构和以前学过的《小兔捉迷藏》有些相似。两者都是双圈“S”型队形变化、音乐都是AB段式且每个乐段有四个乐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幼儿迁移《小兔捉迷藏》中帮助幼儿解决时空推理难题的方法,以便更快更好地解决《蚂蚁搬豆》中的时空推理问题。二是在掌握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寻找可适用的其他情境。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集体舞《花仙子》时,幼儿不会走圆圈队形,不是越走越小就是越走越大,这对幼儿找出影响推理结果的真正原因是有干扰作用的。为了使舞蹈的圆圈队形保持大小不变(行走路程相等),幼儿想到了在地上贴圆点标记的做法,并告诉研究者:“以后只要跳圆圈舞蹈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圆圈走得一样大了。”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能够把同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了。

其次,教师要善于开拓实践空间,给幼儿提供运用机会,广泛促进迁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集体舞学习和外界的联系,促进学科间和领域间的融合,努力把集体舞活动向课外、向生活实践“迁移”。利用集体舞学习中得到的“法”与“能”,到体育、算术以及生活领域中去寻求“效”与“益”。

徐韵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上一篇:关于21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入选高师教材的构... 下一篇:“游戏精神”与儒家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