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时间:2022-10-14 03:40:50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摘要: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的保证,而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本文以新修订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探讨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为中心,阐述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前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设计;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3-02

一、前言

2011年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兴趣被激活,后面的各项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进行,也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教学导入设计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自然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导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把学生快速有效地引向新授教学内容,直奔主题,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呈现这个活动,抓住一个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这是值得我们教师讨论、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课堂导入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导入任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任务的针对性——强化备课效果,既备知识,又备学生;导入任务的简明性——简明扼要,明快利落;导入任务的多样性——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导入设计的各种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导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导入方法。本文以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仁爱版英语》教材教学作为课例。

1.直观形象导入法。直观形象的导入就是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具体的教学用的实物创设特定的语言气氛和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种导入法比较传统、实用、方便,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培养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通过实物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思维和想象,并能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课例一,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4 Topic2 Sections B、C&D(三课时)。活动目的:本话题列举了世界文明史上的几大历史遗迹———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及埃及金字塔等等。活动过程:①通过图片的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的名胜古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文化,并能用英语进行谈论。②同时学习词汇和某些表达法。教师事先上网查找并制成多媒体展示,借助图片要求学生做到看图片谈论此话题的内容。③教师展示图片问:Where are these places?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④设置任务: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导入新课。本课例中这三个课时均可使用直观图片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自然运用语言,有助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迹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扩大了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美丽家园——地球。

2.设置问题导入法。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快速、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对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乐于探究并积极参与。也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交叉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例二,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8 Topic2 Section C。活动目的: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假期计划和旅游,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谈论如何选择旅行目的地、如何准备旅行及提出建议等,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和精彩的世界。活动过程:①教师设置问题导入: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 I plan to go on a trip to Yunnan.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efore?(学生会说Yes或No)②若学生说“yes”,可让学生谈论他们在云南的旅游情况,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Who did you go with?When did you go there?等等?③教师抓住最后的问题,问:What should I take with me?(可开放回答)问题的设置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旅游,欣赏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望与潜能。设置真实具体的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预测所学的内容,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3.讨论导入法。讨论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事先设置与新课有关的内容,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尚未集中之时,提出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争辩之后,教师作总结评论引出新课。在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自己在新课教授中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课例三,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2 Section D。活动目的:通过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怎样合理膳食,并且树立了关心他人的情感意识。活动过程:①上课前,先展示一张精美食物的图片,活跃课堂气氛。②T:Do you know what the names of these foods?

S:Fish,beef...T:As we know,good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ealth,so we should choose right food to keep healthy.Let’s discuss whether Danny’s eating habits are healthy.让学生讨论哪些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学生4人一组开始讨论。(每一组一人发言)③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写在黑板上。④大家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⑤最后教师总结:What must we do to keep healthy?导入新课。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堂讨论。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能激发同学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4.创设情境导入法。教育家杜威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这是一种常用的、能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在导入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或运用语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时处于“交流”、“交际”中,使他们在情境再现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语言知识的实践和体验。课例四,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 A。活动目的:创设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英语。班上的一个女生刚好生病了,让学生谈谈身体各部位不舒服的感觉,并学习提建议的表达方式。活动过程:上课铃响后,老师正准备上课,看见一女生趴在桌子上,关心地问:What’s wrong with her?然后摸一摸她的头,发烧了,就对全班同学说:She has a fever.She ha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马上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技能。巧妙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获取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重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一定的模式。而导入只是一种信号,因此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情绪、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即可进入新知的呈现阶段。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要求,精心设计导入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总之,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精心设计新颖合适的课堂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知的呈现作好铺垫,为感知、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做好准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沈海芹.从“告诉”走向“体验”[Z]//.沈剑波.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丛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上一篇:如何提高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满意度 下一篇: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