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桩处理方案

时间:2022-10-14 02:48:00

废弃桩处理方案

[摘 要]某地铁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期间发现:在盾构施工范围内存在两根废弃的高速公路桥桩基础,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或拆除。废弃桩拆除是打桩的逆过程,应全面分析影响拆除废弃桩的因素,综合考虑技术、费用、工期,以确定最优方案。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说明拆桩方案的选择和拆桩方案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废弃桩拆除;方案;实施

1.工程概况

某地铁区间采用盾构隧道法施工,盾构隧道外形为圆形,外径6m,内径5.4m,由6块300mm厚的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在施工期间发现,在隧道洞身范围内存在两根高速公路废弃的桥桩,经调查得知,废桩直径1,2m,桩长26m,桩身配置通长钢筋,钢筋笼主筋为20根直径28mm的螺纹钢,箍筋为ψ10圆钢,加强筋沿桩长方向为ψ28@2000,混凝土采用C25水下灌注混凝土。为保证盾构施工正常进行,必须对废弃桩采取处理或拆除措施。

1.1 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土层如下图,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2~13m,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黄土状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砂、粗砂,桩底处于中砂层,地铁隧道在地面以下11.5~18m范围内。

1.2拆除既有桩存在的困难:从现场的周围环境、工程现状、地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拆除既有桩存在如下问题:

(1)桩体埋深大,土质差、地下水位高。废弃桩长为26m,所处地区土层为杂填土、粉细砂、中砂、粗砂,直接开挖困难很大。

(2)桩自重大。由于桩直径为1.2m,桩长为26m,桩体的自重达7,35×104kg。

(3)拨桩的阻力大、不确定因素多。由于桩的直径大、长度长,因此桩周围土的侧阻大,计算值为4.35×105kg。如果再考虑桩的扩径而造成的阻力,直接拨桩所需的拨力非常大,根据调查,在某地区曾经拔除一根直径0.6m、桩长27m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拨力为1.20×105kg。

(4)桩体内纵向钢筋不足以承受直接拨桩的力。根据目前须拆除桩的钢筋配置情况,桩体所能承受的拨力为3.70×105kg,如果只是采取简单拔除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2.处理方案

2.1 方案一:拔除方案。由于桩侧摩阻与桩身自重非常大,因此使用目前常规的拔桩方法(直接拔)是无法将废桩拔出地表的。因此,应想办法消除桩周摩阻力,根据这一原则,可以采用套管钻进法来解决问题,即在现有桩的的位置,用一个大于现有桩径的套管将桩周的土除去,用泥浆充满,使钻孔深度大于桩的长度,因此可以完全解除桩的侧阻,另外再借助地下水的浮力,辅以绳索将桩拨出,之后将桩孔用低标号水泥砂浆回填。

2.2 方案二:挖、拔方案。由于拆除桩的长度大,直径也大,因此,采用传统的套管钻进解除摩阻力的方法,在钻进过程中存在机械扭矩过大、套管断裂、卡壳等风险,因此可以采用挖、拔结合的方案:首先放坡开挖上部lore深度范围的土体,凿除此段桩体,其次采用方案一所使用的套管钻进,借以消除桩周的侧阻,然后将剩余16m的废桩拔出地表。

采用此方案可减小桩身自重(原桩身自重7,35×104kg,开挖截桩后剩余桩体自重为5,00×104kg),同时缩短了套管钻进的深度,降低施工风险。

2.3 方案三:工字钢方案。本方案的目的是消除桩体周围的摩阻力,同时解决由于既有桩体不规则扩大造成的卡钻问题,其操作步骤是:沿桩体的一定的距离(0.2m)密打工字钢一排,使工字钢形成一定的围合作用,再用高压水冲去桩与工字钢之间的土体,从而消除桩四周的摩阻力,另外再借助地下水的浮力,辅以绳索将桩拨出,之后将桩孔用低标号水泥砂浆回填。

2.4 方案四:冲桩方案。本方案是利用钻头的下落能量对既有桩体的混凝土进行冲击破坏,再将混凝土碎块与钢筋一起抓出,将废桩冲压至隧道底板以下1m处。根据有关介绍,采用本方法,曾成功地清除60m长的桩体。

2.5 方案五:挖、冲方案。挖、冲结合方案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放坡开挖上部lOre深度范围的土体,凿除开挖面以上的废桩,其次采用方案四――冲击桩体的方法,将剩余的废桩冲压至隧道底板以下1m处。

2.6 方案六:凿挖方案。本方案利用废弃桩直径较大的特点,用冲击钻在桩的中心冲挖出一个直径700mm的孔至隧道下1.5m左右,利用剩余的桩体作为护壁,用大功率的水泵抽出孔内的水,操作工人下至洞底,人工切断桩体钢筋,将上部桩体拨出。

2.7 方案七:爆破方案。本方案包括两步:第一步采用控制爆破的方法,破碎混凝土及抽取主钢筋、第二步是冲抓去除混凝土及箍筋。首先,利用钻孔机械在灌注桩中心钻凿一个直径90ram、深25m的钻孔,然后沿孔深分5段装填药包,实施从孔底至桩顶,分段毫秒延时控制爆破,使灌注桩混凝土充分破碎,并与钢筋笼分离,最后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主筋拔出,如果一次整体拔出有困难,可以将主筋逐一拔出。当爆破后有少量主筋未拔除时,则采用冲抓方案与箍筋一起抓出,保证钢筋可以全部清除。

2.8 方案八:解除方案。本方案的宗旨是解除桩体四周的摩阻力拨出弃桩,利用长螺旋钻在废弃桩的外侧打孔,长度略大于桩长,并注入泥浆用以保持钻孔的完整性,四周的钻孔交圈后,可以认为桩四周的侧阻也基本消除,此时再借助地下水的浮力,辅以绳索将桩拨出,之后将桩孔用低标号水泥砂浆回填。

2.9 各方案优缺点比较:以上各方案有不同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

从以上方案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五在安全、经济、快速等方面稍有优势:开挖一定的深度后可以有效地减少冲击桩体的长度,避免清除不净的机会,可靠性较大,因此,选择方案五。

3.实施方案要点

挖、冲结合的处理方案共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放坡开挖地下水位1m以上的土体,深度大约为10米,凿除开挖面以上的桩体;其次采用冲击桩体的方式,将剩余的桩体冲压至隧道底板以下1m处,回填低标号砂浆;最后,回填基坑。

3.1 工艺流程图:

3.2 基坑开挖:基坑深度为沿地面至地下水位以上1m的范围,工作面按照18m×18m大小考虑,开挖后基坑采用土钉放坡支护的措施。开挖与支护见图2。

3.2.1 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1)放坡段边坡护坡采用钢筋挂网喷100mm厚C20混凝土,挂网钢筋选用双向钢筋网ψ8@250×250,插筋网选用ψ12@1500X1500(顶、底层土钉为2ψ12,其余各层均为1ml2),插筋锚入土层长度4.0m,要求边开挖边护坡,一次开挖深度不大于1m。

(2)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同一分段内应自下而上喷射,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喷射混凝土终凝两

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小时,上层喷射混凝土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体。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ra,钢筋网应与坡面插筋连接牢固,雨天施工时还应对边坡土体进行覆盖保护。防止地表水向基坑倒流的情况发生。

(3)基坑的坡面必须设置ψ55泄水管(梅花型水平布置,纵横间距均为2.5m),并应经常检查泄水孔是否堵塞,以保持泄水孔的畅通。基坑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起点断面为400mm×600mm。排水沟采用C20素混凝土,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坡度坡向基坑最低点。

(4)基坑边坡顶部6m宽范围内严禁堆放材料及土方等杂物。

3.3 冲桩施工

3.3.1 埋置钢护筒:为防塌孔,在拆除桩的上部加设钢护筒,并在顶部焊接加强筋和吊耳,护筒埋人地面以下不小于1m,钢护简直径应比桩径大10~20cm;实际采用1.8m;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及时修正护筒位置。

3.3.2 冲桩:钻机就位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

冲锤不应小于桩体直径,采用直径1.3米的冲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冲锤的磨损情况,每进尺1m后应提取钻头,用尺量钻头大小并做好详细记录,若小于桩体直径,应尽快补焊以达到要求。

在冲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杆垂直度。在冲击至隧道下方1m位置时,经现场测量人员复核达到设计底标高后,将大磁石放至桩孔底部将桩孔内碎钢筋全部吸附上来。

在冲进过程中,桩孑L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泥浆采用优质粘土在泥浆池内制备,粘土以及泥浆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3.3.3 清孔:冲击深度及孔内钢筋、碎碴检验、清除后,采用换浆法清孔,清孔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以防塌孔。

3.3.4 回填砂浆:在检查后的桩孔内回填低标号水泥砂浆,灌注砂浆采用导管法。导管接头为卡口式,直径300mm,壁厚10mm,分节长度1m~2m,最下一节长5m。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灌注前应将灌注机具准备好。导管在吊入孔内时,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碰撞孔壁。灌注M0.5砂浆之前,使孔底沉淀厚度符合规定。

灌注首批砂浆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cm~40cm,且使管埋入砂浆的深度不小于1m。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绳探测孔内砂浆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m~4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6m。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填写灌注记录。全部砂浆灌注完成后,拔除钢护筒,清理场地。

3.4 回填:施工完毕后,对现场机械设备、电缆、水管等进行撤除,对泥浆进行外运,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土质,分层碾压回填。

4.结束语

拆除桩体是打桩的逆过程,但是其难度比打桩要大得多,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桩的直径、桩的长度、桩的配筋等无一不对拆除方法产生影响,另外,还要结合工期、施工单位的经验、机械的配备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张 弥.王新杰等,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jTG D60-2007[s]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2007

[3]JGJ4-80[s]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柱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1980

[4]JGJ79-2002[s].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3

[5]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发挥高效净化工艺技术优势 淘汰落后产能沉淀设... 下一篇:深层搅拌加固法处理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