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4 02:37:59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浅谈如何克服过去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模式,重点如何把握教学策略,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还应讲究策略。培养"创新"的教学策略应在整个课堂教学格局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把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要真正使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创新能力,摒弃"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与价值取向,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来制定、选择教学策略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基本规律提出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为准则。包括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那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可以重视和贯彻以下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法中,创新教育观认为,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理解主体很重要,主体不是只是说跟着学生转,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现场去激励他们,与教师的教态融为一体,使得整堂课教师富有教的激情,学生应有学的激情,大家一起进入角色,进入知识的海洋里探密。

2、启发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废止"注入式"教学,实行启发教学法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非常需要通过教师创造各种外部因素,诱发蕴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以克服他们事事都要依赖教师的惰性心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激励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方式,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性,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用具有伤害性的语言或十分生硬的态度进行直接的否定性评价,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来鼓舞和鞭策学生,以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积极性。

4、挑战性原则。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挑战意识与冒险精神是创新的孪生兄弟。一个没有挑战意识与冒险精神的人,其创新能力肯定比较差。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刻意培养和鼓励三种挑战意识:一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向教师质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见解;三是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观点、结论。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实践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创新教育能力的充分发挥,保证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民主、自由、和谐、安全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现代人才学的研究发现,那些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和青少年时期享有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关。可以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就是在营造一个生长和孕育创新能力的温床。

2、重视学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向学生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学科知识得到了深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开展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打开知识宝殿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自主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为开展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单纯灌输知识和培养模仿能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个性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因素。创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与智力相比,创造力受兴趣、爱好、情绪、意志、动机等意向的制约更大。因此,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肯定会事倍功半。

5、增强知识的相关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专业知识每门学科不仅有自身的纵向相关性,并且具有与同专业、其它专业学科的横向相关性,因而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这些知识结构体系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知识库,自己的学识有如此贪乏,从而去激励他们学。另外,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培养出学生奇思妙想的思维能力

6、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具有视听立体、直观形象的效果,可以创造出崭新的教学情境,变换多种角度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它促使教学方式向全时空、交互式、个性化、多媒体、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而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体,而培养学生如何学才具有创新能力,才是我们教师研究的主攻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仅仅是其中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2009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P231-24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5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P92-102[3]阴国恩梁福成自学军编著《普通心里学》2006年7月南开大学出版社P180-216[4]《中国教育教学与研究杂志》2002-1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浅析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艺术 下一篇:挖掘古诗审美价值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