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01:01:07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尽管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1.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分散。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认知和理解上有着很大难度。而学生由于对文言文的不理解,造成对文言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排斥。另外,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进行分散教学,并且教师会从众多的文章中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给学生讲解,但是挑选出来的文章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这样就限制了文章的内容,长时间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其遗忘。

2.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将字词句作为重点,一字一句地给学生讲解。学生通常在教师的讲解下做笔记,动手不动脑地记录教师的内容。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其实根本没有学到东西,如果只是靠死记硬背笔记的话,这样的形式并没有学生的思考过程。可以说,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适合,需要教师进行改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分数决定着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排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比较在意分数,利用大部分时间,争取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然而,语文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很多学生只是通过反复的背诵来学习文言文,对其实质根本不能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容易让学生厌倦。如果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是阅读也不会做好。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要加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兴趣进行培养。

二、改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措施

1. 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通常都是以初读文章为开始的,然后再对文章的字词等进行解释,而解决字词的过程,也就对文章的脉络有了了解。这样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深学习文言文。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加强自身的练习,培养阅读爱好。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使学生在体验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2.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对于一篇新的文章来说,学生如果对汉语词汇不能理解的话,学习文言文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使用比较规范的形式去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但是尽管学生能够记住这些意思,可是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就不能理解了,这样情况是很可怕的。其实,学生应该在进行反复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讲解文言文的初始,就应该做好对文章的示范,以便学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成对翻译的爱好。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即使猜错,也要有这个思考的过程,可以根据文章进行推测,以提高准确率。

3. 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强化阅读和背诵的要求。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每一篇文章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节奏的句子进行串联,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言文也是如此,在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有一种恐惧,如果学生能对古文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增强对内容的意识,愿意继续学习。这样还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没有教师的讲解,自己通过节奏和语感,也能有所理解。一般来说,在学习文言文时,背诵一些文章要比只是朗读好得多,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泛读,也就是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不断地朗读和背诵。

总之,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解和阅读能力,并且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更多和文言文相关的资料,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上一篇:自主学习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心罚甚于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