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津英语课堂导入研究

时间:2022-10-14 12:36:45

高中牛津英语课堂导入研究

摘要: 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导入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整堂课服务的,而导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质量。本文将从导入的定义、形式、意义等来分析导入,并将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基础列举导入实例。

关键词: 导入 引导 兴趣 活跃 轻松

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教学,教学环节中都不能丢掉“导入”一环。“导入”开始得好,把学生吸引住,继续下去才会顺利,所以开始的技艺很重要。

一、什么是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导入的意义和作用

牛津英语教材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的,编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但也不能缺少导入这一环节。一堂新课是否一上来就要交代新课内容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会显得很突然,学生还没做好思想准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所以在上新课前,要有导入这一环节。可把导入看作是为新课所做的准备。导入的作用与意义有很多,我在实践中受益匪浅并不断探索。现归纳如下:

(一)导入能激发听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一堂课有了兴趣,就能融入到课堂中,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与渴求。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全神贯注,学习效率高。

(二)导入可以温故而知新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总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导入的过程实际是由旧知识引导到新知识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 hart)等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图式理论,其观点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旧知识是新知识的铺垫,因此导入环节起到两重作用:1.复习旧知识;2.引导新知识。

(三)导入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导入环节是整节课的铺垫。教师在导入环节中一定会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也是导入的直接作用。“导入”就是把学生从未知导进将要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导入”这种手段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什么”,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第一单元Reading“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一文前,教师提问“Do you really believe in aliens?Why?”,并且展示一些关于外星人的图片和漫画,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就是要引入到所学的课文。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有关外星人的,帮助学生了解了课文。当然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什么,但是这样太过平淡了,导入得也不具体。

(四)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未必一开始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时会因为一节课的开头不精彩,以致于整堂课都是死气沉沉。但是若能处理好导入环节,就能使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大为不同。如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带领大家做游戏,也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而通过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又让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学生会继续跟着老师走。

三、导入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图片录像导入

向学生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或录像,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提问,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鲁子问认为:“任务呈现是任务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使用语言呈现任务时,任务呈现往往就变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之类的活动,而且呈现任务的语言难度可能超过学生的接受程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demo(演示)呈现。demo呈现也就是使用图像、动作等呈现任务。这可突出教学目标语言、降低任务呈现的语言难度,所以导入部分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语言难度不能过大,可以用图片、影像、实物等非语言资料来引入新课。

(二)讨论导入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讨论此种形式就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或几个与课文主题相关但又不直接涉及课文的问题来作为一堂课的引导。

(三)设情境/提问导入

这种形式的导入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如老师教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先问一名学生“What did you eat this morning?”学生答:“I ate noodles.”再问一名学生:“What did she say just now?”学生答:“She said...”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say到said的转变,同时为教师讲解本节课的语法重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起了铺垫作用。

(四)简笔画导入

简笔画在外语教学中有鲜明的教学优势。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图比用多媒体展示要更方便。教师可边画边讲,简单实用。教师不必为搜寻图片而发愁,需要时只要用粉笔画上几笔就可以了。而且边画边讲更生动,学生的记忆也越深刻。

(五)故事、背景知识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课堂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训练听力。例如在学到关于人物“Mother Teresa”“Bill Gates”“Beethoven”的文章时,教师可事先介绍一些背景故事。

(六)游戏导入

游戏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更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方式不一定单独呈现,可混合使用。例如:

个案1.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Advertising Welcome to the unit

导入手法:用提问、图片展示来导入。

导入目的:学生了解广告及广告的两种类型。

导入工具:多媒体。

导入步骤:

①向学生介绍本课主题,并且展示几幅广告图片。

②教师提问:Which piece of ad-show do you like best?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These advertisements are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which encourage people to buy a product or service or believe in an idea.

③教师再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Are they advertisements?

学生回答。

教师给出肯定答案:They are advertisements. They are meant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health, safety ,or any other issue which affects public welfare.They are called“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④教师再提问:Where can you find these ads?

学生回答。

⑤教师把话题导入教材中。

T:Look at six advertisements on page 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books.

Which advertisements make you want to buy a product or service?Why?

Which advertisements make you think about problems in society or about people who need help?Why?

个案2.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Growing pains Welcome to the unit

导入手法:用图片、录像,提问导入。

导入目的:让学生对青少年时期的特点有个大概印象;使学生尽快进入主题“growing pains”。

导入工具:多媒体。

步骤:

①准备阶段:事先在班级中收集一些学生小时侯(大概10―14岁)的照片。

②用电脑向大家展示一些学生小时侯单独或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让其他学生猜照片中的学生是谁。

③学生都猜完后教师自然引出单词“teenager”。T:They are teenagers.

④展示美国电视片“成长的烦恼”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谈谈在片段中发生了什么事。

T:What happened in this section of the video?

Ss:Mike didn’t finish his homework.He was blamed by his family members.

⑤问学生是否有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并且告诉学生她们将讨论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问题。教师把话题导入教材中。

四、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尽量多使用英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英语这种语言。新课标中也提到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而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就要使用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导入要结合实际

前面讲过导入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选用哪种方法都不能脱离实际,要与课堂内容相贴切。再者,导入的语言难度不能太大,否则师生间不能得到较好的交流,导入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总之,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中,我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导入无需占用整节课的太多时间,关键是教师要运用新颖自然的导入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2002.7.

[4]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张正东,黄泰铨.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