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10-14 12:30:15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 要 信息技术可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导入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并解决思想误区和认识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47-02

1 引言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观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只有同时调动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获取知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视频和音频功能,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充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因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无论在何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始终不能改变。这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还需要给予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有发言和质疑的权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听”和“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思考、实验的学习方式。

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学习需要保证师生交流对话的机会,教学课件要具备与学生互动的特点,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也能成为教师的“科研实验室”。

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否则无法增强教学效果,甚至降低教学质量。坚持实效性原则主要基于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虽然具备许多优势,但是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降低教学的实际功效,造成既定教学目标无法实现[2]。

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应用需要符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以数学教学课件为例,数学教学课件应符合数学的严谨、简练等特点,尽量使用数学语言及符号,减少文字性表述,突出数学学科特性。

3 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的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兴趣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思维能力较差的初中生而言,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性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使其对抽象且偏理论性知识兴趣不大。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态度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引导和启发作用,让学生从内心转变对数学的看法,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3]。而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借助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人机交互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还具备极强的反馈功能,可立即反馈学生的情况。

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为教师的教学创设形式、内容各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创设教学导入,让学生快速且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动画:“一头牛和一匹马驮30袋粮食到集市上销售,在运输途中牛和马发生争执,马儿说:‘我都快累死了。’老牛回答说:‘我才累呢。你拿一袋大米到我这儿,我背的数量就是你的两倍。’”然后给出问题:究竟谁背的粮食多?牛和马各自背了多少袋粮食?待给出问题后,学生一个个都举起手,主动参与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中的应用 创新精神是当代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的机会,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4]。

如“镶嵌”章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美丽的镶嵌世界”视频,将学生代入本章节的教学中,并根据视频显示的内容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收集资料,教师从旁给予指点,逐渐得出正确答案,总结其中的规律。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观察结果,相互对比和交流,并将准备的正多边形方块教具若干由学生随意组合不同的图形,再配以不同的颜色。此时课堂气氛愈发高涨,方块在学生手中形成一个个创意十足的平面镶嵌图。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忽视教学的本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常指教师借助课件展开教学,而许多教师过于注重教学课件的形式,忽视课件的内容,导致教学课件只有“华丽”的视觉效果,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华而不实。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教学课件上的重点[5]。另外,课件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如果无法完整体现课本教学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教学容量过大 信息技术可以直观显示教学内容,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学内容容量过大并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如在放映幻灯片时,如果配有知识讲解,单张幻灯片包含的内容过多,容易让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学生无法深入掌握所有知识。某位教师讲授“相似三角形”的部分知识,以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解题步骤,但是播放幻灯片和讲解解题步骤的速度过快,学生没时间看清和记下所有的解题过程,教师的讲解也就毫无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被“传统教学”化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在于改革传统填鸭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但是许多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只被单纯用于罗列课本知识以及提高题海战术的效率等,被传统教学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就无法实现应用的目的,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

5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应用阶段,还需要将两者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和主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并非朝夕之事,两者融合过程也会出现如思想误区、对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不清等问题。一线教师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摸索成功之道。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与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融合,让初中数学教学上升至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魏国群.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2]王文红.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科教文汇,2009(4).

[3]刘瑞环.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3(14).

[4]张登华.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1).

[5]贾靖林.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5).

上一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