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恋视角看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

时间:2022-10-14 11:06:04

【前言】从依恋视角看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习性学理论 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就像婴儿被预先地安排好如何对照顾者为他们提供食物、形象、声音时如何作出反应一样。 (二)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

从依恋视角看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

【摘要】新入园幼儿爱哭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依恋视角进行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本文先提出关于依恋的理论,又提出依恋有三种类型;接着从母爱丧失、养育方式等不同角度来阐述、分析依恋与幼儿哭闹的关系;最后对这种关系提出对策,以有效地缓解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

【关键词】依恋 哭闹 新入园幼儿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一个新入园的幼儿,如果长期处于在哭闹的状态中,就有可能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避免他们哭闹不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他们哭闹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一、关于依恋的理论

在学术领域,依恋至今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解释,主要有习性学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一)习性学理论

以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就像婴儿被预先地安排好如何对照顾者为他们提供食物、形象、声音时如何作出反应一样。

(二)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

(三)社会学习理论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者的观念,由于照顾者总是与满足婴儿的食物需要相联结,减少了饿这个基本的内驱力,从而使照顾者获得了二级强化,成了满足婴儿需要的客体。于是,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

(四)认知理论

它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首先,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其次,婴儿必须具有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

二、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丝利用婴儿在陌生环境中的表现作为依恋性质评定的方法,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回避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一)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儿童”。

(二)安全型依恋

要母亲在场,他就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他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和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他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三)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每当母亲离开时,他都会大喊大叫,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并不时地朝母亲这边看。

三、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原因分析

(一)母爱剥夺

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强调包括亲子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早期经验在形成依恋中的重要作用。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

儿童年龄越小,接受他所经历事件的影响就越大。母婴分离进而与家庭分离对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

1.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

孩子出生后,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关切与呵护,他们爷爷和奶奶更是如此,所以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的环境时,虽然对周围的一切有了印象,但生疏感、孤独无助感还较强,这时这种安全感就会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幼儿的情绪仍会很不稳定。

2.幼儿对人陌生

幼儿刚入园,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更多的还是对周围人的陌生。周围出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而且教师顾忌不到每个孩子,所以幼儿很容易想家。

四、从依恋角度提出的对策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

幼儿对同伴之间的依恋则要求以对方的尊重、信服为前提,并以此形成友情和依赖的协调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束缚了幼儿与同伴的来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

(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1.要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入园前,教师可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环境。

2.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

3.入园后重视幼儿的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

(1)营造幼儿熟悉的环境。如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允许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到幼儿园等。

(2)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有亲切感。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经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三)创设良好的“家”的环境。

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将娃娃家等活动区域模拟家庭布置,让孩子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看电视、听故事,设置母子对话的情景,一起说悄悄话,让孩子有回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从依恋的角度看,我们怎样尽量解决孩子的不稳定情绪、较快地跨过适应性坡度,从而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就是在于我们父母和老师是如何去做了,相信只要我们用爱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会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2]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八月

[3]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七月

[4]刘晶波.《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设,2006年八月

[5]张明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轻负高效”方法初探 下一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