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立意奏实效

时间:2022-10-14 10:04:51

圆明园遭劫难的历史在中国广为人知,但是在国外,特别是在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这段历史似乎被有意地掩藏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反思历史、倡导和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语广播部策划并制作了《为了记忆的责任――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以下简称《为了记忆的责任》)的访谈节目,旨在向国外受众介绍圆明园的这段历史,对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做出解释,同时向世界展示自信的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

从受众需求出发策划选题

2010年5月,一条《圆明园150件文物即将得到修复》的新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作为致力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从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职责出发,义务为圆明园修复百件受损文物,让其重现昔日辉煌。在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修复150件圆明园文物,其意义不言而喻。

历史上的圆明园在欧洲久负盛名,其中的西洋建筑由来自欧洲的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由中国匠师建造。来自法国的大文豪雨果曾在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因此,圆明园这个话题在法语节目的受众群中有一定的传播基础。具体来说,在这个话题的选择上法语广播部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建筑园林艺术方面来看,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三千年造园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18世纪西方园林的一个集中体现,因此被称作是“万园之园”,是一切园林的典范。它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18世纪欧洲巴洛克建筑的体现。二是圆明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传统文学、绘画艺术、传统的建筑园林艺术、传统美学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与主要景点的造园立意、景观布局、题额、匾联、建筑形式、山水营建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同时,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建筑也充分说明了其在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

圆明园自身所蕴涵的巨大文化价值,以及其连贯中西的特殊历史地位,是本期访谈节目的最佳契合点,既可以向受众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又可以说明加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性,这就使得该节目从立意上就把握住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精心策划增强针对性

事实上,本期访谈节目只是法语广播部制作的圆明园专题系列中的一集。从2010年的5月份到10月份,在长达半年的策划时间里,法语广播部共采访录制了6期有关的专题节目,采访了十几位专家、官员、外国友人和普通游客等。节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现场活动的实况解说、有主持人和专家的对话、还有音响丰富的录音报道等。这个系列活动吸引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友好人士和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因此在节目里,中国和外国的声音交织进行,引起受众内心的共鸣。

本期获奖节目采取了访谈的形式,邀请到的嘉宾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从事记者行业多年的布立赛可以说是现代西方第一位正面客观介绍圆明园被毁灭那段历史的学者。他于2003年出版了《1860:圆明园大劫难》,这本书汇集了众多的历史资料,详实地记录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圆明园被毁灭后的那段历史。其观点客观,以生动而准确的笔调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为其书做序:“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布立赛这本书的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邀请他前来我们的节目里现身说法可以增强我们节目在西方受众心里的信服力。

关于嘉宾的选择,法语广播部原先打算邀请国内的历史学家为受众作一解读。在与圆明园管理处的联系中得知,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将要出席在圆明园举行的纪念活动。于是我们在活动前一个月便通知本台驻巴黎记者站的同仁先与布立赛先生取得了联系,并在巴黎对他进行了采访。布立赛先生非常欢迎中国媒体对他的采访,此次接触也为后来在北京演播室本期访谈节目的录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期节目是法语圆明园专题系列的最后一期,可以说是一期 总结性的节目。对嘉宾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经过栏目组同仁共同策划,并综合前几期节目中所涉及的有关圆明园的历史、保护、文物归属等话题展开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受众对前几期节目的反馈,向专家提出受众最关心的问题,对症下药,使得我们的节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节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法籍法语教师和学者瑞贝卡参与并收听了这期节目,她表示之前她甚至不了解法国作家雨果曾谴责过英法联军当年的这起暴行,听完我们的节目之后,她心情非常沉重,同时也让她对圆明园的历史以及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语广播部)

责编:吴奇志

上一篇:中外媒体境外落地特点比较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在文化对外传播中建构我国国家理念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