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语言教学的几个误区

时间:2022-10-14 09:45:05

浅谈聋校语言教学的几个误区

摘 要:在聋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很多老师不是经常学习特教理论,有很多事情是想当然,笔者对此类现象是痛心疾首,觉得这些误区让特殊教育走上了畸形发展的轨道,耽误了很多聋人,本文就是针对几个语言教学的误区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误区 双语 聋人

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理论是在边实践边整理中,近几年来,特教方面争论的理论也比较多,笔者经过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教教育观。下面,就聋校的语言教学这一块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误区一:聋校的汉语拼音教学应该取消

笔者曾在《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第五期上看到了《聋校新编语文教材之管见》一文,在文中提出“新编聋校一年级语文教材应删除汉语拼音的有关内容或降低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的观点,可以说,这种观点反映了一部分特教老师的观点。

确实,目前来说,汉语拼音在聋校已成了一种摆设,好像聋人学起来一点作用都没有。从这个角度讲,该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仔细想来,我认为却是有失偏颇。如果照这样去做,更是大错特错。普通人认为,聋哑聋哑,十聋九哑,认为凡是聋子一定是哑巴,这个观点已经被现代医学和教学实践所,聋人不能叫聋哑人,聋是生理病因,但是哑是因为后天没有训练和干预,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发音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哑。我敢说,只要给我需要的设备,需要的时间,我可以让所有聋人都开口说话。

近几年来,聋人康复事业发展迅速,很多聋儿语言康复机构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聋生走入正常小学就读,我们学校张蔚老师也曾训练过一个聋生,叫王惠鹃,听力损失达90分贝以上,开始连爸爸,妈妈都喊不出来,就是这个孩子,经过她2~3年的训练,现在已考上连云港的一所大学,也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许多事例证明,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可以做到十聋九不哑。在这个意义上讲,汉语拼音就显得尤其重要,无论我们掌握哪种语言,音,形,意缺一不可,我们的汉语非常有特色,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拼读出所有汉字,笔者曾实践过对聋儿进行一个字一个字的正音训练,但是不如让聋生先掌握汉语拼音学起来更快,更标准,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在无教师帮助下自我拼读生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尽快走出误区,加大对一年级聋生的汉语拼音教学,让他们尽量读准拼音,能拼读音节,这项工作非常之重要,应引起我们所有特教人员的关注和投入。再不能让汉语拼音成为一种摆设了。

误区二:手口之争

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聋校应以手语教学为主,还是以口语教学为主,以至与这种趋势误导了很多老师,有人认为在聋校就应以口语为主,手语可以辅助甚至不要。所以,在无助听设备的情况下,有的老师懒得学好中国手语,他们上课很少打手语,甚至遇到不会打的手语只是用指语的声母代替,导致聋生根本就听不懂他们上课。这是一种误区,这种误区前几年在我校很有市场,导致学生口语看不懂,手语又不会,是真正的难以沟通的聋哑人。还有一种误区是只提倡手语,丢掉了口语,认为手语是聋人语言,应保留和发展手语。因此,语言康复训练被摆在了第二位。聋人只要掌握了手语就可以了,这种趋势导致了教出来的聋人还是聋哑人。因为上课根本不重视口语训练,教师的口型是随意的,不在乎聋生是否能看得懂,学得到,这种趋势也使得那些有残余听力的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能脱离手语和人交际。

笔者认为,在聋人入学之前,形成的手语是个体的,随意的,手语只是在入学之后,师生之间才共同应用的交际语言。走上社会以后,由于我们国家聋哑人没有形成群体,居住在一起,他们被淹没在主流社会的角角落落。所以,手语也会渐渐弱化,我看手语的功能就是聋人在校期间的学习工具,比如字典,是学习的一种拐杖,学习离不开手语,因此,我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以口语为主,手语帮助教学,二者缺一不可。但是,语言康复机构除外,只有上课以口语为主,才能真正发展聋人所必需的语言,但是也只有让手语来帮助,聋人才能看得懂听得懂口语,天长日久,也才能真正脱离手语发展口语,我们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误区三:双语双文化

聋儿双语教学代表了当今聋儿教育的新思路,他以提高每一个聋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联想到我们学校,很多新生与老师确实很难沟通,他们没有第一语言手语作为基础。如果在入学之前,没有手语,在入学之后,老师就要想办法弥补,在教学手语时,再教学书面语。为什么我们不提倡“双语―文化”因为只有一个文化系统,聋人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可是如果聋人是双语双文化,那么就是说,聋人可以保留自己的原始的手势,与别人沟通时,手语根本就是小范围的聋人之间的沟通,在我看来,手语也有类似与普通话与地方语言之类的区别。标准手语是与汉语的语言顺序是一样的,可以促进书面语的学习,而聋人的土手语,是与标准汉语相违背的,只会阻碍书面语的学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学,我要提倡“双语―文化”。

我们要打破过去的观念,什么十聋九哑,要大胆的说,十聋九不哑,也要大胆的提倡双语一文化,让聋人真正的回归主流社会。

参考资料:现代特殊教育

作者单位:灌南逸夫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让学生走近数学概念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的快乐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