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

时间:2022-10-14 09:00:23

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临床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7-01

全髋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痛苦的良好技术手段,病人大多是60岁以上伴有心血管、糖尿病等不同程度的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老年病人全髋术后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与预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将从2009年至今207例60岁以上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07例,其中60-70岁患者88例,女性46例,男性42例;70-80岁患者91例,女性44例,男性47例;80岁以上36例,女性22例,男性14例。本组病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以68-75岁尤多。

2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疼痛活动受限,对疾病认识不足,增加家庭负担,老年患者身心都极为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应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心地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讲明病情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精神愉快。

2.2注意居室的环境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颜色协调和谐,灯光明亮适宜;居室内要早、中、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病人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3科学的膳食安排根据老年病人饮食习惯,提供合理均衡营养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多吃些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物和含钙高的食物,必要时根据医嘱口服补钙药。还要多吃些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排便情况,科学调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经常变换饮食花样,增加食品种类,饭菜力求清淡,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不宜吃过于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2.4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侧肢体下方和两腿间垫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穿防外旋鞋。搬或移动患者将整个髋关节抬起,不能只牵拉抬动患肢。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发现患肢缩短,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摄片检查是否脱位。坐起时动作轻柔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

3术后康复训练

因病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易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所以在医院期间我们医护人员要认真耐心指导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出院教会家属按要求,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或鼓励病人主动活动,主要活动非固定关节、股四头肌、腰背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张力,保持关节活动。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3.1术后早期(术后当日至5日内)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锻炼。术后第2-3日,拔除引流管。去防外旋鞋。进行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伸展和旋转练习,至术后1周左右。屈髋位臀部不能离床。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更好地使用拐杖。

3.2术后中期(术后5日至2周)术后5日左右,以主动和抗阻力训练为主。

3.2.1卧位锻炼锻炼屈髋肌的最好办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直腿抬高,宜在术后7d后进行。

3.2.2坐位锻炼术后5-6日,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因此,坐的时间短,每日可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

3.2.3立位锻炼术后6-7日,患者由坐到站的位置,并进行扶拐立位练习。患肢垫高屈膝,上身前倾,通过调节板凳高度训练屈髋;站立位令健侧下肢前后移动锻炼术侧髋关节内外旋。

3.2.4步行锻炼术后开始下地行走和负重的时间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程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骨水泥固定者可早下地活动,2-3日后逐步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固定者术后1周在不负重情况下扶双拐行走。行走时,双下肢步幅一致;行走或站立术侧膝关节伸直,挺胸伸腰;上下楼梯要求健侧先上,术侧先下。

3.3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内)此期关节已不易发生脱位,应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还要训练走斜坡,上下楼梯等,增强肌力和ROM,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提高ADL。

4护理指导

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置换的关节脱位,与关节类型、手术路径、术后搬动或不当、功能锻炼不得当及患者自身条件等有很大关系,和病人共同制定计划,帮助病人进行锻炼。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应及给予具体解释,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有效防治褥疮、深静脉血栓、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做好出院指导,按时定量服药,1月后复诊。

上一篇:浅谈72例脊柱结核保留硬化骨的手术治疗 下一篇:57例髓腔髓石的成因与诊断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