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生成资源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时间:2022-10-14 07:49:38

关注教学生成资源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摘 要: “关注生成性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新策略。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语文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而不是照本宣科,或教师预先设计好,一味地让学生“师云亦云”;而应是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资源,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在重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推动新教改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语文;动态生成的课堂;新教育;高效课堂

新教改已经扬帆起航,全新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出彩,让学生收获更多,是为师者始终要追寻的目标。“关注生成性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新策略。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语文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而不是照本宣科,或教师预先设计好,一味地让学生“师云亦云”;而应是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资源,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在重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推动新教改的贯彻落实。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关注教学生成资源,打造新教育下的高效课堂。

一、“激励”——催生学生的思维之花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人更是各种各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成长的足迹,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能什么都预设好 ,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到课堂质量。教师可以引导、促进和帮助,但绝不能去限制。面对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偶发性教学资源,教师适时调控,巧妙地利用这些活性资源,抓住瞬间的机遇,适时抓住那些生成点,让课堂中的那些“节外生枝”随时绽放出稚嫩的生命之音,那么课堂中将会闪现出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出最精彩的生命激情。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的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对学生的个性见解,发自内心地赞美:“你能说出如此有见地的见解,真了不起。”“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你真棒!”“我最喜爱提问题的学生,这个与众不同的问题,体现了你很有头脑。”“这个发现太有价值了,你太了不起了!”“好样的,你的见解很有深度。”“不错,你还可以更好。”……别看这些简单的话语,它的魅力就在于:在激励中可以催生出教师也难以估量的思维之花,给学生带来的探究所得,远远胜过一般课堂带给学生的收获。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激励学生,让他们用自由的身姿舒展生命的惬意,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中,释放自己的童真,让学生在神思飞扬中真正地拥有自我。

二、“智慧”——捕捉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每一朵浪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料的精彩。在教师预设之外出现的“意外”“脱轨”“错误”,教师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捕捉并善待这些“意外”“脱轨”和“错误”,就能盘活这些资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成为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否则就会有探究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在不经意间“划过”了。

如:一堂《岳阳楼记》的公开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以及各自运用的表达方式,然后学生根据线索试着背诵,背诵竞赛时,有一个学生把“朝晖夕阴”背成了“朝晖夕阳”,而老师没有纠正,就被另一个学生抢着要背而打断了。最后,抢着背书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纠正这里为什么用“阴”,而不用“阳”,而是忙于完成教学任务,使具有探究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在不经意间“划过”了。

草长莺飞、春华秋实、夏雨冬雪,大自然的万物,作家用心灵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情意,发现了它们的生命价值,发现了它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作家一样,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他们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听到学生灵动的表达,我们也会在课堂中找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如:在执教《永久的悔》这篇散文时,《永久的悔》写季羡林老先生对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的无法释怀的悔。学生在读过文章后,提出:为何要用大量的篇幅写我如何吃而很少写母亲呢?作为教师,我灵活机动地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明确这正体现了母亲的生活不易,才更突出了悔之深。在读到文中“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过的最长的距离”这一句时,学生有疑惑:叙说这样的内容和文章主题有何联系?教师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白原来这正体现了母亲为家奉献之大,同时也加重了悔的力度。

三、“实力”——打造生成性课堂的不沉之舟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预设教学被打乱,需要发挥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灵活的策略去应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要在平时“修身养性”,这样才有实力应对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性资源。

如:一节《绿》的公开课,一位同学质疑:“‘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镶’为什么不用‘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争论,此时一位同学说:“这没意义,用镶可以,用嵌也行。”这个“小插曲”使课堂转入静寂,大家面带困惑地望着老师,老师先是愕然,随后说:“下去查查字典再说吧。”此案例中,学生的质疑问题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教学者因备课的不充分而任其白白流失。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也许会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即时利用,合理整合,打造出新教育下的高效课堂。当然课堂上,教师与文本、学生之间的互动,即使是再好的老师总有预设不到的情况发生。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出现不同时,教师就应该随机应变。这就是对教师随机能力的一种考验,在这基础上也需要教师能充分地了解文本,深入文本。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调控课堂是教学的艺术,教师多一份艺术的引导,学生就会多一份精彩的生成。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学生突然提出:“陶渊明多舒服啊,可以整天饮酒作诗赏菊。”这一问使我一震。从小生活优裕的孩子们体会到的仅仅是田园之乐,而不是隐居生活的艰辛,更不用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我灵机一动,抛出一个问题:“如果陶渊明不愿做官而又不去隐居的话,他可能会做什么?”学生很有兴趣地为陶渊明想了很多种“职业”,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才发现陶渊明隐居时处于无职业状态,才明白了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隐居是很艰辛的,从而体会到陶渊明的高贵品质。

总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成为课堂上重要一环,从而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关注和尊重的,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和谐开放、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河南省焦作市新区阳庙中心校沈鹿宿学校)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魅力 下一篇:拓展地理教育价值,构建大地理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