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的衔接和连贯研究

时间:2022-10-14 07:00:56

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的衔接和连贯研究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摘要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与衔接和连贯有关的主要问题类型。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了9种问题类型。其中,最为普遍的三类问题依次是连接出错、读者提示不全和未遵守信息推进原则。照应、替代、省略和离题的问题非常少。搭配不当(12.90%)和逻辑错误问题(8.06%)相比而言不多但也不少,因此也值得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一些建议,例如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模仿佳作、续写、修改给定作文、开放式句子排序和段落重组等练习方式。

关键词: 衔接 连贯 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写作

1.引言

写毕业论文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在毕业前都要完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毕业论文属于学术写作,它是写作的一个种类,旨在表达学术思想与发现,因而信息量非常大。若想将诸多信息完整又准确地向读者表述,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却往往在衔接和连贯上出现很多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摘要发现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与衔接和连贯有关的主要问题类型。

2.理论框架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的两个重要术语。关于篇章的概念,Halliday和Hasan(1976)在他们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指出篇章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而语篇性正是通过衔接和连贯实现的。语言学家们研究篇章的角度不同,他们对衔接和连贯这对术语下的定义也就各异。

关于衔接的定义,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对于Halliday和Hasan而言,衔接是语篇表层结构成分之间的联系。它指语段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和词汇关系,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间。他们将衔接形式分为五大类,分别是:①照应,比方使用定冠词、指示代词;②替代,例如代词one的使用;③省略;④连接,例如使用“but”“yet”这样的连词,一共四种语法手段,。第五类是词汇手段包括重复、同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其中,替代和省略常见于口语。根据Halliday的观点,这些衔接机制是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标准。

除了以上提到的衔接机制之外,衔接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信息流。Halliday将信息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新信息,即笔者或说话者认为读者或听话者所不知道的信息;一类是已知信息(Brown & Yule 2000:154)。根据认知规律,在衔接上应该遵循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则(William 1995)。即信息流应该是“旧—新—旧—新”。

连贯是指语篇中各个命题的关系,确切地说,连贯就是紧扣主题(Ann 1986)。根据Ann的观点,连贯要求语篇中的每一句话都紧扣主题,助其发展,离题是不可以的。Cutting(2000)说连贯就是句子间语义和逻辑的联系,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连贯的语篇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从头到尾贯通全篇,将所有概念有机地串结在一起,达到时空顺序明晰、逻辑推进层次分明的效果。Brown和Yule(2000)认为,就连贯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文字下的意思,因此,作者所写应该符合读者的期望。在学术写作中,摘要关系到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论文,所以摘要中的信息应该符合读者期望,为了达到期望,摘要内容一般涉及研究问题、研究设计、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Slade 2000),这些要素构成了读者的提示(readers’prompts)。

从广义上讲,连贯包含衔接;从狭义上看,衔接平行于连贯。最近的研究中,衔接和连贯多被认为是平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衔接是语篇中有形的网络而连贯则是无形的网络(黄国文 1988)。事实上,衔接并不是连贯的全部,只是创造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对连贯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特别是正式的书面语篇。此外,语篇的整体连贯也还有赖于语篇宏观主题的连贯,例如语篇结构是否严谨,推理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观点的阐述是否合乎情理,等等。可以说,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原则。对于写作训练来说更是如此,它是写作练习的一个基本内容和指令性标准(Kent 1992,转自李长忠,2002)。但是,学生在衔接和连贯上又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作文批改当中,很多老师只是逐句标出学生作文中的词汇和语法错误,导致学生只在意句子中的语法和词汇错误,而忽视了语篇。另外,即使有些学生的作文很少出现语法、词汇错误,但是语篇的逻辑上有很大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衔接和连贯问题做了一个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摘要找出学生衔接和连贯上的主要问题类型,并将这些问题量化。以下是这次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

(1)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中存在哪些衔接和连贯上的问题类型?

(2)每种类型出现的次数是多少?哪种类型的问题最多?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分析26篇本科毕业论文摘要,这26篇是一届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方向的论文。选择分析摘要,是因为摘要在表述上要求意思准确同时语言要精练,所以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有更高要求。

为了判断学生在衔接、连贯上是否存在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几个问题作为依据。

以下问题用于判断衔接上是否存在问题:

(1)有无照应、替代、省略、连词使用错误或缺失?

(2)有无搭配不当?

(3)信息推进是否遵循“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则?

以下问题用于判断连贯上是否存在问题:

(1)有无与篇章主题无关的信息?

(2)观点陈述是否符合逻辑顺序?

(3)摘要中,读者提示(readers’ prompts)是否完整给出?

参照以上六个问题,衔接、连贯的问题被具体分成了几个类型。摘要中,每个衔接或连贯问题出现时,都会被分到某一类中,并记上一分。最后算出每种类型的得分进行比较。

4.统计结果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每种类型的问题都经过三次统计。下表是统计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摘要中一共出现了九种问题类型,其中,有六类是衔接问题,三类为连贯问题。衔接问题多于连贯问题。从数量上看,在所有的62个问题中,连接出错的问题最多(19/62=30.65%),其次是读者提示不全(13/62=20.97%),再次是没有遵守信息推进原则(12/62=19.35%),这说明这三大类是学生摘要写作中衔接和连贯上的主要问题类型。照应、替代、省略和离题的问题非常少。搭配不当(12.90%)和逻辑错误问题(8.06%)相比而言,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因此也值得关注。此外,每篇摘要平均存在2~3个问题,其中,衔接问题1~2个,连贯问题0~1个。

5.个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每种问题类型,本研究针对每个类型选取了一个典型个案做了如下分析:

(1)照应错误

学生1的论文从修辞角度分析了美国总统竞选演讲,在这位学生的摘要中,有这样一句话:

Because of its political natur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persuasion and power of influence,US Presidential Campaigning Speeches always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这句话中,“its”照应的是“US Presidential Campaigning Speeches”,但是“speeches”是复数,所以这儿的物属代词应该用“their”。这类问题在数据中很少出现,出现的原因有可能是学生粗心。此外,这里的照应属于前指照应(Halliday & Hasan 1976),所照应的内容在后面,和回指相比更容易出错,学生往往不会回到前文检查代词的使用是否正确。

(2)替代错误

学生2的论文研究的是英文商务信函的人际功能。摘要中有一处这样写道:

It refers to the language metafunction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 people,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relations with them,influencing their behavior,expressing the speaker’s own viewpoint on things in the world,and eliciting or changing those of others.

此句中的指示代词“those”用于替代前文提到过的“viewpoint”,这里又出现了单复数不一致的问题。但由于这种问题出现的次数很少,所以有可能只是个别学生粗心所致。

(3)省略错误

省略这种衔接类型多出现于口语中,学术写作的文体非常正式且要求准确,所以学生摘要中很少出现。但还是有学生3在摘要中出现了省略错误。摘要中有一处写道“IT technology”,“IT”中的“T”本身就代表“technology”,因此这里出现了重复。

(4)连接出错

连接出错的问题在学生中最普遍,几乎26篇摘要中都出现了这类问题。学生4的论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主要银行的自我展示。以下是这位学生摘要中出现的此类问题:

①In the ever-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the banks,as the ver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 of the country,play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②Whether the introduction discourse of the bank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the reputation,and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banks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business of the banks.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银行在全球化下的重要性,第二句讲的是银行的介绍语篇的重要性。这两句话中间没有任何连接词,看似是平行关系。但其实这两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是银行的重要性使得银行的介绍语篇变得重要。作者可能想表达的是“Because banks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globalized society,the introduction discourse of the banks is of remarkable significance.”但由于两句话之间缺少了表示因果的连词,而显示不出两者的真正关系。可以在两句中间加上类似“therefore”,“consequently”和“as a result”的连词实现衔接。

除了表示因果的连词外,还有表示增补、转折、时间和顺序的连词。在26篇摘要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多在表示增补、因果和转折的连接上。

(5)搭配不当

学生5的摘要中有这样一个长句:

With the aim to study the conveyance of pragmatic implicature in allusion translation,this thesis will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allus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yance of pragmatic implicature.

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然而有一处的搭配并不地道,即“make an analysis”,这个地方应该用“do an analysis”或“conduct an analysis”,这里,这位学生是没有明白“make”,“do”,“conduct”这几个近义词的细微差异。事实上,在表示分析这个动作时,英语为母语者常用“analyze”这个动词,而不用动宾短语,因为,“analyze”这个词意思上更确切。

很多学生的摘要里都出现了“make an analysis”的错误,类似的还有“make a research”,正确的搭配应是“do a research”或“conduct a research”。

(6)没有遵守信息推进原则

学生6的论的是从功能文体学的视角分析《厄舍府的倒塌》。摘要中讲到理论框架时,这位学生如下描述: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unctional stylistic analysis is FG which has proven to be a very powerful theory for discourse analysis.FG has become an influential linguistic theory in the world.

信息推进的原则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以便符合读者的期望。根据这样的原则,上文中的第一句话不存在问题,“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是一个已知信息,动词“is”后介绍的是新的信息。读完第一句话后,读者知道了“FG”。但是第二句话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读者可以从第一句话中推测出第二句话的内容,所以第二句话在这并不是新的信息,只是多此一举罢了。摘要的语言要求精练准确,像第二句这样的句子应该省去。在衔接问题上,信息推进这一类错误最为严重。

(7)离题

连贯要求语篇中的每一句话都紧扣主题,助其发展,一旦某处离题,语篇就会出现连贯问题。以下是学生7摘要中的一个段落,其中一处就出现了离题:

①Cohesio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iscourse,has aroused the interests of 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ever since Halliday and Hasan published their famous work Cohesion in English in 1976.②Cohesion rel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grammatical cohesion and lexical cohesion.③Cohes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linguistics.④Many scholars have done significant research on it.⑤However,few of the studies focus on how cohesive devices are used in English public political speaking.

这段中的第1、3、4、5句都在说明研究衔接的意义,围绕一个主题,但第2句话介绍的是衔接的种类,与其他四句无关。读者会自然地认为1、3、4、5句是一个有机整体,而第二句由于与其他四句无关,应该是偏离了主题。也正是因为第2句话的离题导致了整段话的不连贯。

(8)逻辑错误

学生8的论的是对电视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在摘要开始学生8这样写道:

①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exchanging process is shifting from text-based to picture-based,and thus,pictures and videos and other non-textual forms of social semiotics come to be included in discourse analysis.②Recently,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s have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Halliday’s theory.③Such a framework enables us to interpret meaning through expressions other than texts.④TV advertisements have been a special form of information exchange,and its textual language has always been a large corpus for linguists.⑤As media technology improves,TV advertisements begin to apply multimodal forms of expression which provide the audience a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上面这段话中,提到了三个内容,我们按顺序将三个内容分为内容一、内容二和内容三。

内容一为第一句描写的表达形式从文本到非文本的一个变化。二、三句介绍了多模态语篇分析,这是内容二;四、五句说的是电视广告是一种多模态的表达形式为内容三。从内容上看,内容一和三的关系更近,两者都提到了表达形式。从逻辑上看,若先介绍多模态的表达形式再介绍它的形式之一电视广告,随后介绍多模态的语篇分析,换言之,这段内容的顺序如果是先内容一,后内容三,再接内容二,那么整段内容就符合一般逻辑了。

(9)读者提示不全

在26篇摘要中,有很多篇的读者提示不完整,比如学生9的摘要:

In 2008,a worldwide financial turmoil broke out,caused by the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Therefore massive change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came into being.The geo-politic aspects activate transfers of trade in some regions.All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are dying to cover this issue and games among giants.By studying on the economic news having presented recent years,the penman decides to look into the functions of English words in functional stylistic,especially in the news.Meanwhile,this paper would also involve other relevant subjects such as economic,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in order to help understanding the paper.

这篇摘要只提到了研究的内容,并没有提供研究结果和发现及研究意义,这可能会影响这篇论文的阅读量。

6.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照应、替代和省略上犯的错误很少,这说明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语法。同时,离题的问题也很少出现,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的语篇是摘要的关系,若是研究论文的其他部分,可能情况会不一样。所有的问题类型中,连接出错的问题最为普遍。在本研究中,学生连接的使用具体情况是,他们能够较好地使用表示时间和顺序的连词,但逻辑上的连词,如表示增补、转折和因果的连词使用成功率较低而且容易缺失。缺失连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汉英语言差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造句少用甚至不用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造句常用各种连接形式,注重显性接应。因此很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认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显时,往往会忽略连词的使用,这是母语迁移所致。读者提示不全是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在摘要中没有提及研究发现和研究意义,这两个要素却是读者期望中常有的内容。另一个影响读者理解的问题是没有遵守信息推进原则,这种类型是衔接问题中遇到第二多的。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会多次重复已知信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继续他们的话题;有些介绍了新信息,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遵守信息推进原则是写作的难点,但是很多写作教材并没有涉及信息结构的内容。再看搭配不当,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英文原著的阅读量不够。最后谈谈逻辑错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比例并不大,出现问题的学生或许是在动笔前脑子里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边写边看,所以导致逻辑上的错误。

7.写作教学建议

很多人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时能够较好地运用连接机制实现衔接,然而本研究发现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连接出现错误,所以本研究在衔接和连贯的问题上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启示。针对本研究中发现的学生写作问题类型,本文总结了一些写作教学的建议:

首先,应该保证学生的英语原著阅读量。教师可以选一些简单易读但是文章衔接和连贯很出色的英文原著让学生选读。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建议教师先进行导读和说明,例如,应强调学生注意文中的连接、搭配及信息推进。学术写作教学时,应多让学生阅读期刊,让学生了解学术文体的特点。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英汉语言的差异。可以通过英汉互译的练习实现这一目的。再次,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该采取从上至下的方式,重点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发展的方式,而不应只关注语言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语言点可以在分析完文章结构和主题发展后再讲解。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模仿佳作、续写、修改给定作文、开放式句子排序和段落重组等练习方式。在学生作文批改的问题上,教师或许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或者让学生一起修改某一位同学的作文,让学生判断作文中衔接和连贯上是否有问题,但前提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判断的依据。然后让学生就衔接和连贯问题给出自己的意见。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负责引导学生,不直接指出或修正错误,错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衔接和连贯的意识。

8.结语

本文针对衔接和连贯做了一个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在衔接和连贯上一共出现了九类问题,其中最普遍的三类问题依次为连接出错、读者提示不全和未遵守信息推进原则。针对九类问题,本文提供了一些写作教学建议,例如阅读英文原著、比较英汉语言差异等。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研究结果或许不适用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另外,本研究分析的文本是学生的论文摘要,或许将来的研究可以涉及论文的其他部分比如研究发现和讨论,再或者选择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英语专业学生的其他文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李长忠.语篇的衔接、连贯与大学英语写作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

[3]Ann,M.J.Coherence and Academic Writing: Some Defini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TESOL quarterly,1987,20(2): 247-265.

[4]Brown,G.,& Yule,G.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Cutting,J.Linguistics for Teachers: LFTMO2.Sunderland:University of Sunderland.2000.

[6]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New York:Longman,1976.

[7]Slade,C.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Reports and Theses.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Williams,J.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95.

上一篇:点亮心灯,引领成长 下一篇: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