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讨论式互批”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4 05:44:47

高中作文教学“讨论式互批”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作文教学的规律、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分析传统作文批改的困惑入手,总结作文“讨论式互批”的步骤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阐释作文讨论式批改的意义和功能,逐层深入,进而提出实施的条件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讨论式互批

作文考试是对考生思想水平、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考察。它是语文试卷的主要题型,是语文试卷命题的核心。近几年考试作文题目比较宽泛且贴近生活,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表达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困惑――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再反思

语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作文――老师批改作文――发回给学生。对于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用处较大,教师稍加指点,建议性或修改性的批注就能举一反三的弄清道理,理清思路,既节省了时间也取得了实效。可是对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则是谈“文”色变,每次写作文如临大敌,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仍无从下手,费尽心思也只是寥寥数语,而且文章中错漏百出,错字连篇,往往词不达意抑或事例偏题跑题。所以一些学生对于作文只关注分数,随后将作文扔之脑后,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困扰着每一个语文教师,问题如下:

1.高投入,低产出。教师每周一次的作文批改,如果每篇作文只看一遍,三个班100多人就需要阅读近8万字,更何况要看懂学生的作文,理清他们的思路并非易事,一篇作文往往需要看2遍,既加大工作量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教师经常发现认真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只是关注分数根本不认真看,更不去研究该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叶圣陶先生曾感慨“徒劳无功”,钱梦龙先生承认“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劳动’”,不少同行深有同感。我认为即或不是完全“无功”“无效”,至少也是“少功”“低效”的。高中课时紧,任务重,必须提高作文效率。

2.师生思维的差异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新事物新思维的接受能力优于教师。年龄、阅历、思维方式和性格的差异性就造成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就会造成作文的模式化,使作文教学缺少活力与生机。

3.教师评语的单一性。不可否认面对作文批改这座大山,教师也深深感到压力山大。很难反复对一篇作文字斟句酌,遣词造句。评语往往是“结构混乱”“事例不准确”“主题不明确”,这样单一笼统的评语学生很难参透“玄机”。看完分数就将作文抛之脑后。但世人皆知文学巨著《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成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对学生的作文一次的批改如何能改好,改精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难题。

二、创新――“讨论式互批”的实践运用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讨论式互批法并不是教师偷懒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单纯教师评改,效率低;单纯学生批,收效低。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作文教学内容的规律,打破陈旧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写作教学。这些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曾对这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探讨,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师生讨论,小组互批,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能动性,出示批改范例师生共同修改――学生讨论互批――学生初次修改――教师复评指导――学生再次修改――教师总评给分的“两阅两评两改”的模式。通过学生分组批阅,教师总结批阅,学生两次修改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示范修改,明晰批改方法。想让学生直接对他人作文进行批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妨拿一篇好的作文和一篇相对较差的作文师生共同分析修改,能对学生起到启发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让学生了解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主题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写评语,写在哪。

步骤二:分层分组,有效合作。随堂完成一篇作文后按照学生写作水平和思想水平进行分组,每组6人,好中低各2人,批改时圈坐在一起。这样分组既可以使组内有水平相当的人可以产生共鸣,也可以使水平较低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陪伴功效,更好的交流沟通互批作文。为了使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习作,借鉴到更多的知识,要确保每组的作文都不是自己组员的。每个组员充分参与评改,选出水平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集中意见总评并选出一名组员写评语。

步骤三:学生采用“两读修改法”对组内作文进行评改。初读,圈改基础。第一步每名组员以读为主,了解每一篇文章大意是否符合题目。同时圈点最基本的字词、标点、病句和格式。修改错别字和标点很重要,要使学生通过批改认识到正确书写的重要性。标点不能“一逗到底”,要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对考点之一的“正确使用标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批改细则要注意:审题是否准确;卷面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等。

步骤四:组内总体评价写出初评分,并写出评语。指导学生按照考试作文评分标准,从语言、结构和内容方面给出初评分。鼓励组内对每篇作文写出不少于三条的评语。对评语的要求是要中肯,禁止写“结构新颖”“内容准确”“思想健康”等笼统抽象的套话空话。

步骤五:推荐美文。在完成第一个任务合作掌握、小组互批和第二个任务小组评议写出评语并给出初评分的基础上,完成任务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美文。

要求按照推荐步骤:“我推荐修改×××同学的――,因为_____。”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大范围的取长补短,被推荐的同学以一种自豪感,更能提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步骤六:总结归纳反思。小组讨论推荐发言:关于审题、关于文体、关于选材、关于结构、关于卷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逐个归纳总结生成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突破难点。

步骤七:课后自评自改。每名同学通过反思课上内容,结合同学的评语,自查自评,并给出自我打分为今后培养写作修改意识奠定基础。但对于同学批改有保留意见的可以申诉,并提出理由。

步骤八:老师复评打分。教师的复评主要是及时发现学生互批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错误抑或精彩之处给以补评。通过复评让学生体会到怎样鉴赏文章,怎样写评语。作文的分数设定如何更合理。学生可以参阅老师的评价和评语,更准确认识到具体作文的评价标准。

步骤九:学生再次修改。精修精改每一篇作文,让每一篇作文尽量成为一篇成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步骤十:教师总评推荐。对于学生再次修改的作文可以推荐发文。参与创建了校级学生刊物《扬帆》,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转化成铅字时印书出版,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实效――“讨论式互批”的范例分析

1.学生互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批改比老师细致得多,每一个错别字精心改正,每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都全组商议,共同改正。学生们认真地对待每一篇作文,揣摩着每一个自句。他们的评语让我为之骄傲,同时也自愧不如。如一位同学在评语中写道:“你这篇文章的结构真棒!分层写出了一个小男孩人生的三个阶段,并列式小标题的结构让人耳目一新。但你的字能再工整一点就更好了。”

2.学生自评。针对其他同学给自己的评语,一般都会接受并修改。一个学生在自评中写道:“通过批改别的同学的作文,我发现了自己作文的很多不足,原来结构可以用小标题的方式写,真好。原来卷面分那么重要,标点、错别字和字迹工整我真得在下次作文中注意了。”另一个同学也在自评中写道:“看到某某同学的事例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的事例太不给力了,我得多看看书了。而且一个好的名人名言或一个好的修辞能让人眼前一亮,我也得储备点了。我一定会加油的!加油加油!”一个成绩一直很优异的小女孩,很骄傲自负,她在课后的自评中也写道:“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好,但通过这几次互批作文我发现子润的作文文笔比我好,情感很真挚,我都被她的文字打动,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一定要虚心多看看别人的文章,我一定会努力的。”

四、多赢――“讨论式互批”的功能体现

1.加强基础的功能。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可以准确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实现对一篇作文的多次修改和反思。改变传统只由教师批作文,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互批式作文批改模式能给学生以更多思想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借鉴提高的功能。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对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也会引以为戒。

3.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功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

4.互批作文既是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形式,可以达到心灵的沟通。更真切地感受同龄人、同圈子里的人的思想,加强对生活思考的力度。

五、遵循――“讨论式互批”的策略分析

1.遵循立足基础。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文章的能力。学生有欣赏自己同学作文的欲望,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学生范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批阅方法指导。先行组织策略、讨论合作策略、对比评价策略、反馈互动策略。

2.遵循从易到难。项目的展开不易过急,应由易到难。开始组织学生批改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能要他们什么都修改。应从字词句的规范使用到较复杂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否则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失去信心。

3.遵循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评阅作文时,抓住作文中每一个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同学的信心,激发作文兴趣。尤其要关爱写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学会用“放大镜”寻找他们作文中的可贵之处,哪怕一个词用得准确、一个比喻用得妙,也要大加赞赏……使得一大批中等学生也摘到“成功的果子”。

4.遵循灵活应变。作文批改模式多种多样,何种阶段运用何种方法应灵活处理。关键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逐步提升。

5.遵循有序监控。教师在学生互批互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参与到每一组中,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对于有偏颇的地方及时校正,确保质量。课后一定要督促达标,因为在进行学生自批或互批作文之初,有不少学生随便应付交差了事,所以教师对学生已自批或互批的作文,还有必要再收上来进行翻阅,查阅学生自批互批效果,然后在下次作文讲评课上,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通报和点评,对下一次的作文自批或互批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建中.教会学生批改作文问对.保定师专学报,2001,(1).

[2]张鼎盛.学生互批作文的是与非.中学语文教学.

[3]王志连.学生互批作文模式初探.

[4]田秀艳.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点滴做法.学术研究,2012,(7).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语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