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14 04:42:29

浅谈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工程质量以及安全、进度和投资是核心,如何有效发挥工程的投资效益是管理的根本所在。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国民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控制方法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大多是非盈利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但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管理,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传统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风险化。根据以上此种情况,国家要及时建立起完整管理体系来控制局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的活动,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当人们独立从事各种活动就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个人可以单独地决定其行动计划,并加以执行和对执行结果加以控制。实际操作中,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很广,投入资金较多的建筑项目,必须要合理利用国家财政,搞好水利工程中管理工作,使项目各项资源能合理配置,尽量节约成本,用最少经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一、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1、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得力

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三项制度”中处于的核心地位,可是在许多工程项目组建时,出现法人组建不规范,尤甚者是对项目法人根本未组建,导致工程责任主体缺失。与此同时,行政干预时,时常出现违反建设程序现象,只注重工期,不注重水利工程质量,时常出现工程资金不到位现象。

2、招投标管理不够严格规范,招投标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委托无资质单位或资质过低的单位进行招投标,因而导致资质较低的或者没有资质的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队伍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操作和虚假招标,以及存在直接发包工程,从而造成对部分工程实施违法分包或转包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常常出现项目法人、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隶属一个行政部门的“同体”问题,甚至是监理单位隶属于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管理管辖。并且在监理队伍中存在素质低,人员配备不足,有无证上岗现象;在监理工作中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假帐,没经准确的核实工作,就签单。部分工程项目在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管理不到位,设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严格的强制性的标准,设计时对工程中各种因素考虑不全面,致使设计质量较低,并且对设计质量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3、质量稽察不到位,执法力度不严,监督力度不够;稽查整改率低。

部分市地级的质量监督机构缺乏完善的机制,对于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中存在标准定性不明确,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职能责任不明和质监人员配备不足现象,监督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监控手段不得力,时常出现监控失灵现象,需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4、水利建设工程中存在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建设项目实施的很多,可是经过正规验收的却是很少;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由于对其验收率低,导致影响水库除险的进度和新项目的实施。由于水利工程经过多次分包和转包,层层收费,导致工程实体资金不足,因而造成偷工减料,施工不按要求标准操作,虽是节约了显成本,却加大了隐成本。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控制不得力。

二、建设管理的措施

1、.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所有工程建设永恒的课题,水利工程建设当然也不例外。若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小的质量问题,将会增加运行后的维修费用;大的问题,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寿命,有的甚至直接导致整个项目建设失败,投资效益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本的管理思想,严格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首先是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尽可能的将设计图纸上出现的问题彻底解决,避免因设计图纸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其次严格执行开工报告、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报批程序。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单位报送开工报告,待监理工程师审查其机械、材料及施工组织等后,确定具备开工条件,批准后方能开工。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及实际工程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照该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尤其是对于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的施工,施工单位应该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或者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再次就是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关。要求现场监理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严禁施工单位使用、过期、变质的不合格原材料,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

最后就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工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关键部位、隐蔽工程施工必须全过程的旁站控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大的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等,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返工处理。

2、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建设单位必须监督参建各单位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督促施工单位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安全工程师,与项目经理一同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工地的安全生产经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安全隐患未消除前,严禁其重新开工。安全管理关键是要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组织是保障,资金是基础。参建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或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将该部分费用在计价中予以扣除。所有的特殊工种(吊机司机、挖机司机、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大型的模板支架、深基坑开挖等施工方案必须报监理工程是批准后方能实施。

3、进度管理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合同工期、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编制一个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严格的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时,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纠正。若原进度计划的确存在问题,那么就应该调整进度计划,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使用效益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只是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却忽略了建后的管理,造成水利工程损坏,以及资产闲置问题,导致百姓误认为是劳命伤财的工程,故此要加强建后的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需要建立健全管护和监管制度,加强管护工作的考核。各级政府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层层落实监管,做到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对于建后监管做出巨大贡献的,或者监管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发挥党,共青团,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组建各级义工团队轮流参加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活动,加强对其管理宣传力度及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钟.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安徽建筑.

[2] 李冠华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水利天地

上一篇:浅谈峨眉山市小二型水库病害问题与措施 下一篇:新疆地区750kV输电线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基础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