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莫惊慌

时间:2022-10-14 03:52:08

正常人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像钟摆一样稳定地按照一定的节律跳动。一旦心脏跳动的节律失去规则性,就是心律失常了。当心脏的跳动失去了原有的规律,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比如觉得好像从高空坠落,或感到心脏突然猛烈冲击胸部,或觉得心脏快跳到喉咙里了。还有胸口闷,心里慌乱,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觉。

现在让我们从医学角度给心律失常下一个定义。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经结间束、房室交界组织、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倾野纤维和心室肌几个不同部位,最终使全心肌激动。窦房结的激动,不仅能以一定的频率规则地按上述顺序传导,而且激动在各个部位传导的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度。若窦房结的激动不能按正常频率规律地发生,或激动的起源不在窦房结,而是在窦房结以外的其它传导组织所形成迅“异位起搏点”,或是传导不依正常顺序进行,都可以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我们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窦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从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频率为:60~100次,分,当频率小于60次份,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大于100次份,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冲动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若冲动的产生有短暂或较长时间的停止,则为窦性停搏;第二种为异位性心律不齐,当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受抑制,或其周围组织发生传导障碍,或窦房结以下的位兴奋点自律性增高,引起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称为异位性心律失常。第三种就是传导阻滞,即心脏冲动传导的顺序或时间发生变化,病理性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某一部分对冲动不能正常传导,或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房内、房室外交界区、束支内、窦房结周围或其与心房之间。

心律失常是怎样发生的呢?

正常心脏在疲劳、喝浓茶、烟酒刺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情况下可以偶见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所引发的心律失常的种类多少、严重程度如何,常与心脏病的性质及其病情轻重有关。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表现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情较轻的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则较低,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比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另外,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此外,药物作用也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心律失还常常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内外部因素。给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起老年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内部因素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病变几乎占了老年人心律失常原因的三分之二;外部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的急慢性肺部疾病如肺气肿、精神焦虑、过度兴奋与悲伤、全身感染和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呕吐以及体液平衡失调等。虽然这些因素在青年人也可见,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频率高得多。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纤维的老化、变性,窦房结冲动功能低下等生理性变化,也造成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率失常如何治疗?

临床上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首先是要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因为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率增快到180次/分,或心率减慢至35次/分时,甚至30次,分时,都仍然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其次要减轻或消除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第三就是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的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

心率失常与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亦即恶性心律失常。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就必须及时而恰当地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我们把非预料中的天然死亡称为猝死。有些平素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以及一些尽管有明确的心脏病史,但临床上没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经抢救或来不及抢救而死亡者,均为猝死。

一些心脏病专家主张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发病6小时内死亡为计算标准。发生猝死患者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进展较快,临床药品门类较多,但是市场上具有卓越业绩的新品甚少。医学上按照Vaughanwinims法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分为钠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四大类,临床应用的药物已近40个品种。

比如奎尼丁作为这一类药物中的标准制剂,自1918年开始用于临床,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较早的还有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由于副作用的影响,目前用量渐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相继应用。

20世纪最后几年,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新添了几个品种,其中: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吡美诺1995年在日本上市,相隔四年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开发的尼非卡兰获准上市。新型钾通道阻滞剂“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司美利特”也是近年开发的产品。

从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看,应用成熟的药品与国外差距较小,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用药中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均具有较高的普及率,控制房颤和房扑心室率的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新型钾通道阻滞剂已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还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

对于中药单味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较多,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报告,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具有作用的药物。比如山楂、黄连、茵陈、常山、万年青、苦甘草、半夏、苦参、羌活可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元胡索、山楂、汉防己、黄连素、茵陈、常山、万年青、半夏、苦参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山楂、汉防己、万年青、甘松、元胡索、常山、石菖蒲、茵陈用于治疗心房颤动;附子、人参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常山、万年青、防己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万年青、常山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人参、麻黄、附子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等等。

同时中医还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预防思想,提醒心律失常患者应该保持精神愉快,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合理的起居作息,劳逸适度,饮食适宜。

上一篇:实用养生简单易学 下一篇:首个黄种人基因组图谱问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