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03:32:06

浅谈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造林质量事关造林绿化的成败。本文针对造林成活率低,保存株数少的现象,分析原因,提出了提高造林质量的各项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解决造林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的问题,指导造林工作,进而促进当地生态建设的成效和环境的根本改善。

关键词:造林技术;成活率;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是影响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近年来,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确保森林覆盖率指标的时序进度,加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工程项目相继实施,各地对林业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很多地区进一步加大了造林绿化的推进力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县森林资源的总量有了明显提升。但一些地方受到造林季节干旱、立地条件差、专业造林队伍少、管护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造林质量较低、成活率不高仍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直接挫伤了干群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下面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谈谈自己的经验。

1.造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大部分造林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尤其是在春季苗木最需要水分的季节,常常是滴雨不下,土壤水分条件就成为了制约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关键因素。另外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苗木栽植后又未及时浇足“定根水”。或栽植后长时间天晴无雨,幼林地严重失水干旱而不及时浇水抗旱保苗,都会造成苗木大量死亡。

1.2 立地条件差。很多地区为了经济利益,肥沃的土地都毁林种地,剩下的造林地土壤瘠薄,有的地块干脆就是沙石,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1.3 苗木本身质量较差。有的苗木严重老化,原则上只用于园林绿化,不适用于大面积工程造林,因此成活率必然低下。有的苗木十分瘦弱,高径比严重失调,有的则感染了病虫害,栽植后死亡率也必然增高。

1.4 有些造林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1.4.1 不讲究起苗质量,造成苗木根系损伤过多,栽植后根系不能为树木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而造成成活率降低。

1.4.2 苗木运输过程中保管不当而造成成活率降低。一些长途运输的苗木,包裹严实或大数量堆放在车上不通风、透气,造成树苗发烧发霉,丧失生活力。

1.4.3 苗木长时间堆放。一些育苗户过早起苗后长时间堆放待售,或在苗木购回后不及时栽植而长时间堆放,又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结果苗木因多天风吹日晒而大量失水干枯,如用这些苗木造林,死亡率必高。

1.4.4 粗放栽植。有的植苗土壤未打碎,用大土块掩根,或虽用细土掩根,但没有分层踏紧,致使根土未密接难扎根。有的挖穴太小,连根都难以掩住,严重影响成活率。

还有造林整穴的规格是不是达标,苗木是不是全部选用了Ⅰ、Ⅱ级壮苗,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栽前是否进行了修根处理等等。

1.5 管护措施跟不上。植苗后的4~5月,幼林地杂草丛生,小树苗或因长期荫蔽失水而荒死,或被牛羊牲畜践踏啃食,或被割饲草者连草割断等,都将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或保存率。

1.6 造林资金不足。且重数量轻质量,重造林轻管护,群众对造林的积极性不高,致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

此外,有极少数地方虚报栽植数量,也是造成实际成活率不高的因素之一。

2.提高造林成活率不高的措施

2.1 科学地制定规划

据调查,目前一些地方造林规划设计存在误区,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水份等立地条件缺乏必要的了解,行政干预过多,不尊重客观实际,盲目规划,盲目造林,从而导致造林成活率偏低。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做造林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

2.2 培育优质苗木

苗木是造林的基础,培育优质苗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地已经较为重视,建立起了中心苗圃或苗木培育示范基地,培育优质苗木。但是一些地方苗圃和示范基地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育苗基础簿弱,大部分还需引进,引进的苗木质量又参差不齐,严重地影响造林成活率。

2.3 搞好雨季植树造林

近年来,植树造林任务重,面积大,各地区在加大春季植树造林力度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突破常规,搞好雨季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春季造林压力,还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4 提倡专业队伍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看似简单,就是栽树,对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处理得不好,也会影响造林成话率。据调查,一些地方由于专业队伍少,造林成本高等因素限制,还是主要依靠农民栽植。为了减少这方面损失,林业主管部门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二是提倡专业队伍植树造林。

2.5 强化科技保障措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造林上各地加强了造林技术研究工作,收到较好效果,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课题攻关,总结出造林、补植、封山育林等综合技术措施,通过组织林业干部、造林大户进行造林技术培训予以推广。组成专业化造林工程服务队,专攻造林难点、重点,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2.6 造管并重

“三分栽,七分管”,有些地区责权利分离,栽与管脱节。造林后管护的好坏也会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一些地方由于造林任务重,对造林管护工作有些忽视,草比苗高,苗被草盖,人畜践踏较为普遍。因此,要加强对新造林地的全面管护,专职护林员要加强对新造林地的巡护,落实管护责任制,同时要实施禁牧,以提高造林“两率”。

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多种媒体,以及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造林绿化、增加绿色植被对于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增加林木资源、培植林业产业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对于造林注意事项的探讨 下一篇:某工程人防地下室防护通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