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化探普查中金的特性

时间:2022-10-14 03:13:30

浅析区域化探普查中金的特性

[摘要]本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在区域化探普查中,金的特性,进而详细分析某地段土壤金在分布与富集方面的特点,并对比区域土壤和矿区土壤金的差异。最后,还简单分析了金在内生条件下的迁移情况、沉淀情况。

[关键词]金 区域化探 普查 赋存状态

[中图分类号] P6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37-2

通过表生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找矿手段之一,此种找矿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土壤中的异常情况,从而明确工作的目标,具有经济与效率高的优势[1]。但是,在这之后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因而在异常解释方面尤为复杂,这就需要对产生异常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例如确定指示元素、掌握土壤金的特性以及迁移情况等。

1确定指示元素

从某区域地段看,该处金成矿的类型主要属于卡林型模式,具有有多种建造,主要有:①金-石英-硫化物细脉建造;②金-石英脉建造;③黄铁矿-多金属建造;④金-银矿建造;在多种建造中,可选择多种元素作为指示元素,其中包括Hg(汞)、Bi(铋)、Sb(锑)、Cu(铜)、Zn(锌)、Pb(铅)、As(砷)、Ag(银)、Au(金)等[2]。然而,在近年来的相关实践中,实践发现在规模较大的金矿普查当中,原生矿石内所包含的其他元素与金元素之间基本没有关联性,所以,对于比例尺较小的金矿普查,可将金元素确定为寻找异常情况中的指示元素。

2关于土壤金特性的分析

矿田区土壤的种类通常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为基岩土壤,第二类为运积物土壤,第三为残坡积物土壤。这三类土壤在金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点,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在成壤的过程中,金的活动情况较为强烈,在某区域地段的铅锌成矿带内,基本上富含有Hg(汞)、Sb(锑)、As(砷)、Zn(锌)以及Pb(铅)等元素的母岩区域中均富集有金,例如礼县小沟、甘肃礼县李坝等。然而,区域金和矿区金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在找矿中只有充分掌握两者的差异性,才可根据其不同之处采取正确的决策。

2.1区域金特点分析

在区域找矿中,需要对3种土壤金(运积物土壤、残破积土壤、基岩土壤)的赋存情况特别注重,通常情况下,异地运积物中土壤含金量的离散度为最小,其次是残坡积物,而基岩的则为最大,其离散度在最大时可达到5个数量级。此外,基岩土壤以及残坡积物土壤中的在含金量分布方面不属于正态分布,运积物土壤则属于正态分布的情况。也就是在普查基岩土壤区域时,若有个别的高值采样点出现,在对背景值进行计算、确定异常的下限时,应将其剔除,以避免背景值过高。

实践发现,基岩以及基岩表层土壤的含金总量在成壤期间,趋向于某固定数值。若基岩的含金量较高,那么基岩表层土壤的含金量则会偏低。以礼县某区域的基岩为例,若该地基岩的含金量大概为0.9~815.32 ppb,那么基岩表层土壤的含金量则大概为1.1~293.15ppb。

对次生晕异常进行划分时,金元素与其他的半生元素各有不同的特点。在次生作用下,金受到原岩的影响,原岩的含金量越高,那么金则越易于发生垂直迁移,而在次生晕的形成过程中则起到越大的作用。由于金在分布方面的奇特性,是异常区存在正负的差别,而异常值正负差别与母岩的含金量最大值不一定相对应,导致异常解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应忽视此类负异常区。

此外,土壤类型的不同,其金的富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成因分异层较为突出,相对之下金的富集较为固定,通常是在淋积层与腐殖层出现。然而,若成因分异层并不突出时,其金的富集在聚集层位方面也不会突出。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准确选择采样层位。从某区域地段看,通常是选择淋滤层中红褐色土壤~桔褐色土壤之间作为取样位置。在该层位内,金含量稳定性较佳,外界因素不易于对该层位产生影响,例如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等。此外,金元素与其他多种元素(铜元素、银元素、锌元素、铅元素等)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变化不明显,对于金异常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矿区金特点分析

从土壤金含量上看,矿区金含量明显比区域金含量多,然而土壤类型对与土壤金在分布情况方面并无关联,但是其分布情况和金属矿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比如甘肃礼县某区域地段的金矿床,该矿床的原生矿品位大约为0.70~21.00ppm左右,其表层厚度>10m的残坡积物的含金量变化则大概为0.50~7.00ppm,然而处于矿体范围的土壤,其含金量将会下降至0.01~0.21ppm左右。因此,在对后覆盖层做普查取样的死后,必须要对土壤金的迁移情况、富集情况等充分掌握。

据相关统计结果得知,矿田粘土与亚粘土、黄土的含金量各有不同,矿田粘土含金量:0.5~29.00ppb左右。亚粘土含金量:0.4~68.00 ppb左右。黄土含金量:0.90~45.00ppb左右。相比区域土壤,矿区土壤的含金量明显较高,然而矿田土壤金含量受到多种外界因素(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岩性成分等)的影响,因此在分布上比较不均匀。例如甘肃礼县某矿区,该矿田的覆盖厚度在十米以上,次覆盖层中所发育的富集层多有2个,通常分布在近地表处以及近基岩处,且两处地方之间的中间位置通常属于富集过渡区域,因为矿田的覆盖厚度较大,对富集层在发育方面以及保护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与地表距离在10m以内的地段,其覆盖物的粒度较小,在1.00mm以内,吸附金的能力比较强。而与地表距离在10以外的地段,其覆盖物的粒度相对较大,其粒度在5.00~100.00mm之间,吸附金的能力相对较差。另一方面,两个层位的金在赋存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与地表接近的部位,金主要是采取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赋存方式,而在两个层的过渡地带,则主要采取碎屑颗粒裂隙吸附[4]。此外,在迁移方面,金与其他元素不仅可垂直迁移,还可水平迁移,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工作地段的地质结构,尤其是在布置坑探以及探槽、钻孔等时。

3金在内生条件下的迁移、沉淀

在内生条件下,变价元素所起到的氧化还原作用与金在迁移、沉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而变价元素在变质作用下还原,导致(Au0-Au+-Au+3)Au+、Au+3结合挥发组合氯,从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络合物),最终从原岩中迁出。而金则是受变价元素所发挥的氧化作用影响,进而发生沉淀,由低价至高价,最终被还原[5]。Au+、Au+3-Au0,此种作用最为突出的白纸为金矿床出现蚀变现象。例如甘肃礼县与西和县的一些矿区的金矿床中,发育有褐铁矿化(呈绢云母斑点状),这时由于黄铁矿内,二价铁在氧化后转变为褐铁矿内的三价铁。矿区深部热液内的金,通过配位化合物形式顺着区域的断裂处上升与迁移,与此同时,不少金属阳离子也掺入到此过程中,例如SiO2、Na+、K+等,介质则从酸性转变成碱性,在温度降低与压力降低的影响下,矿质热液和围岩之间交换了能量、性质等,导致围岩出现蚀变现象,例如绢云母化以及黄铁矿化等,进而使热液在PH值、浓度以及组化上均发生变化,含金配位化合物在分解后,使金在石英脉中呈自然状态发生沉淀。此外,含金配位化合物与围岩内的低价铁发生作用,仅为形成黄铁矿。因此,金通常会伴生有硫化物。

参考文献

[1]王宏格.区域化探普查中金的特性[J].甘肃冶金,2011,33(05):60-61.

[2]冷福荣,黄增芳.普查找矿中化探工作方法某些问题的讨论[J].西部资源,2011(03):51-57.

[3]许振纲,张翔,白斌.甘肃礼县上坝金矿金的嵌布特征和赋存状态研究[J].甘肃地质,2010,19(03):26-30.

[4]刘新会,刘光智,王淑娟,刘民武.甘肃岷县寨上特大型金矿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研究[J].西北地质,2009,42(03):47-55.

[5]刘家军,毛光剑,吴胜华,王建平,马星华,李立兴,刘光智,廖延福,郑卫军.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J].矿床地质,2010,29(01):85-100.

上一篇:探究青海省格尔木市万保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 下一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