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合作学习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时间:2022-10-14 03:12:20

把合作学习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但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最为合适。人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老师辅导。

二、合作学习要讲究时机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他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千万不能流于形式。

三、教学任务,要求要明确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例如我在《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检查完学生生字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完老师的示范朗读后,设置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下面请各小组自己学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等会儿要请××、××等同学(即每小组平时朗读最差的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参加课文的朗读比赛。任务、要求交代的十分明确:(1)学习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3)每组被指定的同学要代表本组参加朗读比赛。老师一布置完,各族都忙开了,有的小组采用在读句中学习生字的办法,有的小组采用先学生词,再读句的办法……但最终无一例外,大家都把“合作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要代表小组参加朗读比赛的同学身上。帮他正音,帮他处理朗诵中的语气,帮他纠正朗诵中的不良姿势,鼓励他要“争气”。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仅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帮自己的“代表”发挥最好水平。其实在“帮”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给学生“合作学习”留足时间

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讨论、探究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要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仅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而且会浇灭孩子们创造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五、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六、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好目标达成度努力。第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第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