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骨髓炎1例随访12年报告

时间:2022-10-14 02:32:0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骨髓炎1例随访12年报告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59-01

1 病历资料

患儿江某,男,9岁,住郎溪县十字镇十字村民组。因左小腿中上段红肿热痛伴发热、局部溃破流脓3个月于1996年1月10日来门诊求治。经X片证实,诊为“左胫骨骨髓炎,病理性骨折”拟收治入院,但其拒绝竟不辞而别。1年后因瘘口经久不愈,骨折端外露由当地医院转入。查体:神清,形体瘦弱,面色苍白,神萎纳差。左小腿中上段前方瘘口周围压痛,有脓液外溢,枯骨从上向下伸出,周围软组织肿胀,小腿肌肉萎缩。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左胫骨附骨疽,证属邪毒炽盛,正气衰弱。西医诊断:左胫骨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并骨外露骨缺损。治疗首当选择广谱抗生素抗炎,待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出来后再作调整。左小腿予夹板固定,瘘口更换敷料,每日1次。其病程拖延近18个月,当为脾肾不足,气血两虚,拟八珍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0g,炙甘草g,川芎6g,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3周后患儿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经科内讨论决定分期手术,取同例腓骨植骨,截除外露死骨,疏通封闭髓腔,切除瘘口病灶。配合小腿石膏管型固定,切口处开窗换药,切口Ⅰ期愈合后,改夹板小腿固定,锻炼左膝 、踝关节活动度,并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口服中药辅以舒筋活络中药熏洗,随访12年,恢复良好。

复查X线1996. 1.10示:左胫骨中上段骨质破坏,稀疏硬化改变,断骨移位(病理性骨折);1997.7.15,腓骨近端移植二枚螺钉固定术后,胫骨病理性骨折断端髓腔闭塞,硬化坏死,骨缺损间距加大,骨折远端尖细呈刺刀样改变;1997.11.21胫骨骨折残端切除、修整、瘘口及炎性瘢痕病灶清除,腓骨远端移植术后(一枚螺钉内固定);1999.5.14,术后26个月复查,移植腓骨远、近端与胫骨融合、改造良好,腓骨远端保留骨膜呈膜内成骨与胫骨形成骨桥;术后12年复查,CR片,移植骨发育良好,皮质光整,上下髓腔贯通,腓骨远近端与胫骨中段形成骨桥,踝穴良好。

2 讨论

2.1 急性骨髓炎早期及时使用抗生素后,炎症得以控制,并不一定都需要手术,但往往大部分病人在最后手术均难以避免。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几年前农村卫生条件差,营养欠佳,再则乡镇卫生院及村医诊治水平有限,不能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未能及时控制炎症,且对其左下肢未采取制动措施。制动的目的有二:一是可减轻患肢疼痛,其次是防止产生病理性骨折。骨质受炎症侵犯后,髓腔破坏疏松皮质菲薄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合并症,尤其是在急性炎症后期, 如不加注意,即使轻微挪动肢体时都可发生骨折。该患即是如此,病初在当地就医,未予固定,纵然腓骨结构正常,发挥支撑的能力也有限,结果还是发生胫骨病理性骨折。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断端间骨缺损渐趋增大,为后期治疗增添了困难。

2.2 原发化脓性骨髓炎是由致病菌引起的骨骼感染,隋代《诸病源侯论》把本病分为附骨痛和附骨疽两类。患病多为小儿,下肢股、胫骨居多,处于干骺端。早期如不及时规范治疗,病情迁延时间长,甚至致残。该患最早治疗走了弯路,由当地转入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物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炎症。辅以中药扶正祛邪,待全身善改善、局部炎症控制后,采用分期手术,考虑患儿尚小髂骨菲薄,取骨又增加新的创伤,故取同例腓骨中段植骨,先移植近端贴于胫骨外侧,两枚螺丝钉固定,待其血供建立骨痂生长融合后,二次手术骨外露切除,残端修整,疏通闭塞之髓腔,于腓骨中下1/3交界处剥离骨膜予以截断,植于事先准备好的胫骨远端髓腔内,一枚螺丝钉固定。彻底切除瘘口及炎性肉芽瘢痕组织,切口按期愈合良好。一年后植骨存活,骨痂生长旺盛,取出3枚螺丝钉。12年后复查CR片,示左胫骨腓骨中段融合,皮质完整,髓腔通畅,腓骨上、下端发育良好,与胫骨形成骨桥,踝关节正常。其为中医药内外兼治,动静结合治疗骨髓炎并病理骨折骨缺损成功的典范,充分印证了中西医结合疗效的神奇所在。

2.3 螺丝钉在体内属异物,按医学常理,在发生炎症的骨骼,不宜作内固定,但该患儿却恢复良好,且12年未曾复发,可能与事先扶正而抗炎,改善全身状况和提高免疫力,把手术创伤减少至最小程度有关。

由是案,也赞中医之博大精深,在真正的中医看来,西医也可成为中医拿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东西。时下正值《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中医药新的发展时机复来,故遂将12年前自己诊治的病案总结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单位:242100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上一篇:大黄临床运用举隅 下一篇:浅谈大黄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