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时间:2022-10-14 12:22:58

分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

(一)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良

混凝土和易性不良主要是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成团、不易浇筑,拌和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空隙而出现分层离析。原因主要是水泥标号选用不当。当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力大,而且成团,令混凝土不易浇筑。当水泥用量过少时,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不易成形,影响了混凝土质量进一步加固。

(二)施工混凝土出现缝隙夹层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其原因是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又没有进一步捣实;浇筑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存留在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时,杂物混放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形成杂物层,导致混凝土产生缝隙夹层。

(三)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很不规则,互不连贯,像干燥的泥浆面。形成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若这一现象出现在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是因为:第一,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得到及时覆盖,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急剧收缩;第二,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是过量使用砂粉;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可能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

(四)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具有表面性,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混凝土的湿度收缩和自收缩,后者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二、采取的措施

(一)严格配比,计量准确,努力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和易性控制要将选用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或者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措施,确保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得到改善。其次,强化材料计量标准。第三,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在拌制地点和浇筑地点要适时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或工作度,确保坍落度按规定处理好。第四,适时注意混凝土环境变化。

(二)狠抓基础,注重细节,进一步杜绝混凝土缝隙夹层出现

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浇筑柱、梁、楼板等类似结构时,其混凝土300号及300号以下的标号在25℃时的凝结时间为210小时,高于25℃时为180小时,对于300号以上的混凝土在混凝土在气温低于25℃时,其凝结时间为180小是,高于25℃为150小时。在处理施工缝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KG/CM2,方可继续浇筑。在浇筑前,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润湿和冲洗干净,清除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三是在模板上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三)及时防护,配料合理,进一步预防混凝土塑性裂缝

在配置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不断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其次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将基导和模板浇水湿透,浇筑后,对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搞好养护工作。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一定做好喷水工作,最大限度使其润湿,也可以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第三,处理塑性裂缝的混凝土,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留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进行封闭处理。

(四)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确保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再次发生

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润湿,薄壁构件应放置阴凉处并加以覆盖,避免发生因湿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不断减少收缩量,防止裂缝的出现。

三、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建议

首先,注重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抓好这个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混凝土质量也就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其次,正确处理好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混凝土标号的取得是通过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这样既能使混凝土有95%的保证率,又有减少混凝土变异性,不仅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又能进一步地降低工程造价。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是事关工程质量的大事,所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好内在联系,认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监督与安全保证。

(作者单位:宾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上一篇:谈如何防治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 下一篇: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