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方法浅谈

时间:2022-10-13 10:33:15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方法浅谈

摘要: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93-01

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语文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

1.1重视导语。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论语十则》这课的导语,我这样设计:“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这么一说,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也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

1.2巧妙提问。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宁鸿彬老师的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置理论,张富老师的问题“连问连答”理论,都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和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阶段是我们国家九年制全民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功夫。所以教师既要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又要针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心理上尚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在促进学生独立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扶上马”,并为学生牵蹬引缰,为他们放开思维自主学习"送一程"。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的教学基本原则,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分项集中训练,努力在初中阶段使学生的写字、口语、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语文能力基本过关,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

3.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3.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3.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正如叶老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还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夏中义教授也说:“在我看来,学文学得好,第一就是人生体验,第二才是文学体验。”这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4.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5.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上《笑的武器--浅 谈华君武"动物"漫画》一文时,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在黑板上 描绘出来。其中《今天我请客》画的是一位中学生把同学带到公厕前说:“我爷爷在这守门。”道出受困于请客之风的学生的无奈。并由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现象 。《请求》画的是一群身背与自己身体同等体积书包的中小学生在一所减肥中心前排队 请求给书包减肥,道出学生对学习负担过重的强烈抗议。学生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领 会到幽默浪漫的情趣。通过赏析漫画,培养关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上一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与优化旅客运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