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的现状与研究

时间:2022-10-13 10:19:49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的现状与研究

摘 要 分析国内外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现状,总结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发展新型高职教育提供有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职业标准;“双证”融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16-02

1 引言

为了满足企业对职业劳动者的需求标准不断变化的现实,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我们高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将职业标准引入日常实训教学,实现与我国职业标准良好衔接的“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应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探索方向。

2 国内外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现状

国外此项研究起步较早。英国实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VVQ)”制度,现行的职教课程、教学及考试均围绕这两种资格开设,实现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对应、相互交叉、相互转移。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体制是一种实现了与职业(行业)标准良好衔接的“双证”融通的职业培养模式。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既获取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职业标准要求的操作技能,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良好衔接。

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结合本国和当地具体情况,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为中心,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双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模式。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但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即对临床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引进国际行业标准,与国际合作院校学分互认、学制互通,建立以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将职业标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改革,该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国际护理人才市场参与竞争,美国注册考试合格率达80%以上,成果喜人。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重庆31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岗位能力调研,与行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了与职业标准相匹配的157个能力标准。学生通过31个工作学习情景的学习,逐级累积初、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的操作技能,通过能力标准鉴定,合格者可直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教学成果也使该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同时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探索出一条依据职场岗位能力标准指导实训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3 推行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的理论意义

目前以能力为导向、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实训教学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多少专家、教授能够亲临各行业的第一线,亲自了解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和用工标准。通过推行该教育模式,有利于形成满足职业标准的教育模式,为构建与职业标准良好衔接的“双证”融通的高职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4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的实践价值

推动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的实施 通过实施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接受正常的实训教学训练就能够掌握实际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了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专业教师对职业标准的重视度。有利于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一支“双师”素质突出、专业技能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

调动学生主动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由于实训教学的每一个训练模块都是从职业标准中细化、分解、设计的,与企业的实际岗位相贴近,满足就业的需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通过推行与职业标准良好衔接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专业技能,符合行业的岗位需求。同时降低了用人单位对职工进行职后培训的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度。

5 结束语

总结国内外研究经验,不难发现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教育模式是今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强化职业标准对高职教育的指向和标准作用,科学地将职业标准要求渗透到实训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与我国职业标准良好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岗位“零距离”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苑毅.基于职业标准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32-133.

[2]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15):6.

上一篇: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之美 下一篇: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