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

时间:2022-10-13 09:58:13

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成热,越来越凸显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就成为现代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对企业进行调控。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即使讲成本管理,也主要是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不注重所消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上做文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变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为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一)成本观念模糊。企业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的

职能发生了相应变化,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部门的管理环节、产品开发设计部门的设计环节及供销环节等,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由于不能把生产与经营相统一,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沉淀,严重影响资金的周转和生产的正常运转,最终使企业效益受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成本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成本管理应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而不应该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产供销模式上。事实上,对一个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应以优化企业价值链为着眼点,应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信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以免盲目组织生产而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基本是服务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目的,重账面管理,忽略实物管理,重事后算账,缺乏经营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这样容易出现账实不符,账面成本不健全,报表流于形式等现象。另外,企业动态成本掌握不及时,很少开展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难以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缺乏市场观念。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国产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在当初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彩电厂商都希望通过上大项目来提高产量,从而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彩电市场的容量,市场过度饱和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的产品降价,现在很多彩电厂商都是在赔本做买卖,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四)成本信息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成本信息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出、传递或取得的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产供销耗费情况的成本数据和成本资料。成本信息是成本管理的依据,它可以控制和考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制定计划、预算和长短期的经营决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有的企业为了完成各项指标或任务,往往人为地调整成本,乱摊成本,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造成企业虚盈实亏、潜亏严重、账目混乱、信息失真的局面。

(五)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离电子化、现代化要求相距甚远。而随着影响产品成本升降因素的不断增加,企业各成本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会计电子化手段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解决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二)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等。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地减少,这就直接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三)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其内容涉及到企业治理机构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贯穿于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计人员,要在实现愿望的同时尽到自己的责任,一方面是增强法制意识,一方面是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四)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在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决不能静态地去看它,而要动态地去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成本管理的思想也将不断充实与深化;我们的企业应该学会运用战略成本的眼光进行成本管理,同时积极探索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新的对策与方法,在实践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上一篇:从现金流量角度谈企业经营业绩 下一篇:旅游人才跳槽现象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