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08:50:3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地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1 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1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1.2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综合起来加以训练。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从而,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2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2.1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2.1.1 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的方式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

2.1.2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学生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要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3 注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①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②消除学生怕犯错误的心理。儿童怕犯错误是阻碍其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在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要消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尝试。③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中年级的学生模仿尝试的欲望极强,让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或讲一些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