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清醒地沉迷,才是极致的人生

时间:2022-10-13 07:55:49

一年前的辛夷坞是想过会红的,但没有想到会这么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电影创下票房、口碑俱佳的奇迹后,

辛夷坞越来越多的小说将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让她这个“编剧新人”开始动心想学习编写剧本了。

“我计划在今年或明年学编剧,考虑去北京电影学院做一个短期的培训。”

8月3日,她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

目前,自称为“青春将逝未逝”的辛夷坞正在以多种方式致青春,尝试各种玩票:在忙于赶稿新作品《应许之日》的同时,她跨界操刀填词单曲《希望你不幸福》,她甚至也想某天在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中,客串出演一下“路人甲”。

“人生是不可安排的,就好像浪里的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它在这一刻平稳航行,然后驶向每一个可见的、安稳的港口。” 她说。

而在创作的道路上,辛夷坞坦承自己的偶像其实是张爱玲,因为“她看似冷眼旁观,却又甘心沉溺其中。”她说:“我觉得清醒地沉迷,才是极致的人生”。

“大学时的我勇敢、热血”

“摆脱了苦闷压抑的高中,暂时挣脱家人的管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好像褪掉了一层旧壳。”辛夷坞这样回忆她的大学。

辛夷坞是广西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一批毕业生,在同学们的眼中,学生时代的她比较像她作品里的苏韵锦,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没什么人会注意,隐形人一样。曾经在大学毕业的同学聚餐上,遇到一个同系不同班的同学,这个同学四年来跟辛夷坞上过无数节大课,结果跟她聊了半天后忽然问道:“你也是我们学校的吗?”

她大学的班长李爱林还记得当年组织同学们一起到狮山公园烧烤,辛夷坞也参加了,与同学一起拍照、打扑克。虽然他说当年的“蒋春玲”(辛夷坞原名)比现在的“辛夷坞”还漂亮、还有气质。但他也坦言“我平时没有太多注意她,想不到班里出了那么大的作家”。

在专业老师王长文印象中,辛夷坞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这门功课中成绩一般。“虽然她也参加各种活动,但是绝不是最积极的那位,甚至可以说不太活跃。她要是说话,声音也是柔和淡定的,她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但是不轻易表达”。

尽管同学们眼中的辛夷坞很低调,但她有自己的的表达方式。她用“勇敢、热血”这两个词定义她的大学生活。“我曾为喜欢的男孩熬通宵恶补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厚厚的三大本!然后在冻得死人的夜晚徘徊在他可能经过的路上,就为了搭讪几句,冷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还要装作漫不经心地把话题扯到那本小说上,然后因为他无心的一句‘哎呀,你也喜欢这本书’,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这件事情,被她认为是大学里最疯狂的事情。而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她在微博里甜蜜称之为“某人”。

事实上,即使不是为“某人”恶补武侠小说,辛夷坞在阅读方面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杂食动物,她笑称自己不喜欢看的书只有课本,“言情、武侠、科幻、名著……大体上只要有文字的读物一概来者不拒。”东野圭吾、史蒂芬・金、张爱玲、张小娴、蓝莲花等风格迥异的作家她都喜欢。

与大学时同学们印象中的隐形人截然相反,听说大学同学结婚,只要有空,辛夷坞都会参加同学的婚礼,而且她还和同学们说,“同学的婚礼都要参加哦,不得请假”。她说“大学时的感情是深厚的,在对人生似懂未懂的阶段有这么一群人与你一起成长,建立深厚友谊自不必说。能够见证朋友人生中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仪式,是我们对她或他美好祝福的一种表达吧。”

“写作是很私人的事”

大学毕业后,辛夷坞原本是南宁一家电力国企的文字秘书。工作并不是很忙,有许多空闲时间,这也是她冒出写作想法的原因。

“没想过有多少人看,没想过成名,纯粹就是自娱自乐。”她非常低调地写,直到她从单位辞职两年后,都鲜有同事知道她在写小说。有一次,她替单位的领导签收邮件,这是领导给妻子在网上买的书,其中就有《致青春》。但实际上,领导并不知道辛夷坞就在眼前。

“写作是很私人的事,不需要任何组织,也和他人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她的作品里,常常这本里的配角会是另一本里的主角,像王家卫的电影,常常是落笔三两言,伏笔千万里。一些粉丝曾把她作品中的人物做了张人物关系图,竟堪比红楼梦中的大族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微和她的室友韦少宜,也分别出现在辛夷坞前后创作的小说《原来你也在这里》和《许我向你看》中。

人们好奇她对于人物的掌控力是信手拈来,还是有意为之。而辛夷坞本人给出的答案是,“我觉得这样人物相互交汇的关系是很有趣的。我试着用我的文字去构建一个小世界,但这个世界并非理想国。它在我笔下也好,在我的构想中也好,都和真实的世界一模一样,有美好,有丑恶,有矛盾,有释然,并且遵循这个世界所有的法则。它和真实的世界唯一的不同在于里面的人,我塑造了他们,他们有血有肉地存在于那个小空间之中。”

辛夷坞回忆写《致青春》的时候,常常跟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热血沸腾,但是梦里又觉得自己已经把青春丢得远远的了,所以每个清晨都是惶恐的。她的先生安慰她,说何必这么伤怀呢,不然就别写了。她死命摇头――“那样的话,青春就真的离她远去了。而现在,我起码还可以漫步在郑微、陈孝正他们每个人青春的记忆里,重温那些曾经的美好与疯狂。”

现在,她的代表作均进入各大书店、媒体年度畅销榜,且全部售出影视版权。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赵薇拍成电影,创下票房奇迹,引发一了场关于青春的集体回忆。

然而,从2006年5月开始写作到2007年7月第一本书出版,这段时间对辛夷坞来说可谓相当萧条。“即使自己不断地投稿啊,跟人推荐自己啊,都还是无人问津的。”她已经做好了永远不红的打算了。“梦想是我自己的,完成写字这样一个梦想也是一辈子值得的回忆。”

因此,当有人说看她的微博和经历找不到励志的感觉的时候,辛夷坞说:“我的经历和付出别人看不到,但是不代表着它是轻易就能得来的。我不是一名成功学培训师,不会把励志挂在嘴边。”

“写作是作者本身对世界的感知,更是由内心抒发的东西,该写什么,想写什么,到了适当的时机都是自然而然的。”辛夷坞如是说。

“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如今,辛夷坞有着平和安稳的婚姻生活,有一个青梅竹马修成正果的丈夫,“他也一样是个平凡的男人,但我们喜欢和彼此在一起,并且在对方面前,可以找到自己最轻松最真实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种福分。”

目前的她,对于感情最大的期待是维持现状。“我很早以前在书里就说过,幸福就是求仁得仁。我觉得爱情、人生都莫过于此。念想很多,不可太贪。要约束自己。甜蜜时不可恃宠而骄,忧难时不可不管不顾。时常惦记着曾经的美好,时常理解和宽容偶然的不美好。让一切云淡风轻地过下去,自然也就养成了和人相处的好习惯。好的婚姻就是一块玉,老是磕磕碰碰,那一定会碎。在磨合中时常给予关爱和温度,那一定很润泽。”

在小说中,辛夷坞会为主人公安排一些看似并不幸福的结局。比如陈孝正得到了名利却失去了郑微,比如美丽、聪慧、善良的阮莞最终结婚的原因仅仅剩下了“想要个家庭”。

“你要写什么,你必得爱上你写的故事里的人。”辛夷坞爱着她笔下的人物,她也觉得故事里的人有他们最私密的、只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陈孝正而言,‘出人投地’这件事是凌架于一切之上的。当然郑薇在他心中也很重要,但当她与他的前程有冲突时,她是可以被忽略和舍弃的。没有人的人生十全十美,幸福也不代表没有遗憾。哪怕陈孝正午夜梦回想到郑薇会心痛,但我相信他早上醒来看到镜子里功成名就的自己,心里是幸福的。”

辛夷坞记得,小时候她很喜欢一种有香味的橡皮,淡淡的,甜甜的,但又那么的诱人,她一有零花钱就去买,但总是觉得不够,于是她下定决心――长大了,等我有了钱,一定要买一卡车的橡皮来收藏。多年以后,可以说名成利就的她要买一卡车的橡皮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她始终觉得,当初那种感觉,才称得上弥足珍贵。

“如果一个人能得到一切,这当然好,问题在于这样的理想状态可遇不可求。但这并不防碍我们退而求其次地寻找触手可及的满足感。幸福永远是相对而言,它不在于得到多少,而是取决于欲望大小。”

对话辛夷坞

关于校园热词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自称“半个腐女”,现在很多大学女生都自称自己是腐女,你觉得腐女的标准是什么?

辛夷坞(以下简称辛):最根本的是欣赏美好事物的双眼,看到外形优秀的男生会浮想联翩吧。

记: 你怎么看待大学爱情的两种极端,“毕分族”和“毕婚族”?

辛:都是对爱情的选择吧,或者爱太深,或者对现实生活太无奈。

关于文学创作

记:你在青春文学领域里创造了一个文体或者说一种风格――“暖伤文学”,你怎么理解“暖伤文学”?

辛:说实话,“暖伤文学”这个定义我也是后知后觉地从媒体上得知的。我理解的“暖伤”,简而言之就是在感伤之余仍让人看到类似于希望的东西存在。悲伤可以使一个故事更婉转悠长、更令人记忆深刻,但是我始终认为好的情感类作品不应该是彻底令人感到冰冷绝望的,而是在触动人心的同时给心灵以抚慰。

记:我看到很多读者都说读你的小说会流眼泪,这是你预料到的结果吗?

辛:文字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尤其是情感观,属于很私人的情绪,就像每个人的幸福其实都是不一样。我觉得你想要什么、得到什么,在书里就能看到什么。在于你的期望值和收获的一个很微妙的平衡。

读者之所以会流泪也许是与我的作品产生了“共鸣”和“情感寄托”。前者要求作品里必须有使读者感同深受之处,那通常需要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故事始终;后者却是要在小说中给读者留一个做梦的空间,让她们找到现实生活之外的慰藉,哪怕只是一点点。

记:你的文笔非常好,怎样练就一手好文章?

辛: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觉得能称得上好文章是因为与读者产生了某方面的共鸣,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心声。从很小开始我就阅读,如今也得益于此。没有限定条件的阅读,让我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文章,甚至于各种类型说明书。也许就是这样培养了我写作时的某种语感。还有就是故事,是否有一个好的故事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哪怕词汇再华丽,如果空洞无物,读起来也是艰涩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多去观察周遭环境,有了个人经验和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不至于空洞无物,才会更为贴近生活。

记:如果你写一本书,你自己觉得写得很好,周围人和市场反应没那么好,你觉得这是失败吗?

辛:我觉得真正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会更愿意我去写那些发自内心的故事,而不是顺应某种需求而改变风格。当然,我也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他们失望。

关于影视作品

记:《晨昏》的影视版权正在招募中,你觉得这个电影会超过《致青春》吗?改编的难度上呢?

辛:作品之间必定有区别,不具有可比较性。改编的角度上来说,看选取的点是什么,只要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就是成功的。将文字的东西影视化,无疑是一种挑战。

记:你的小说已经有电视剧组看上并且签约了,大家都很想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到电视版的,你能透露下吗?我们都很期待里面的精彩。

辛:《致青春》的电视剧项目正在筹划中,不久大家就会得到这方面的消息,还希望大家耐心等待吧。

关于爱情和生活

记:《原来你也在这里》里的莫郁华也曾幻想过周子翼接受她吧?包括后来在她义无反顾地照顾他的时候。但是周子翼固执地不爱她,她固执地爱着周子翼。但她说自己求仁得仁,为什么?

辛:莫郁华的爱是只属于她自己的内心感受。我理解她对周子翼的照顾和付出,并不一定是以占有为目的的。为自己所爱而付出,只不过是忠于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她愿意为他做点事,这种过程也是有幸福感的。

记: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了,您觉得80后和90后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辛:年代的不同不会影响对感情追求和向往的初衷,所以不会有太大差别。

记:经常看到你半夜更文。感觉也挺辛苦的,你是怎么调节生活和休息的?

辛:至于写作、生活和休息的之间的调节,其实我是个业余作家,专职闲人,写作只是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时间我wow(网游名称)、做猫奴、看肥皂剧、做不靠谱的饭菜,种怎么也种不活的花……

上一篇:告别高中,让我们调整好心理上大学 下一篇:清华研途:把未知的路走到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