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

时间:2022-08-13 08:42:14

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

《中国合伙人》的经典台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果真如此吗?

有的人会说,创业还是自己干,找合作伙伴今后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最惨的结局是创业没成功,还和曾经的创业伙伴闹得不欢而散,鸡飞蛋打。也有的人说,合伙创业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还能降低风险。

在选择合伙人上,对方可以是朋友、同学、或是同事,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创业伙伴,让大家在创业的路上成为帮手,而不是羁绊。

《中国合伙人》给了我们哪些创业的启示?哪些人适合做合伙人呢?

启示一:要学会优势互补

选择正确、可靠的合伙人很重要。在创业初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一个“土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新梦想的发展壮大,他需要孟晓骏对签证环节以及企业运营的知识,需要王阳对美国文化的精通了解。

有些创业者往往很难接受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其实,要试图寻找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最好是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的人,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在整个团队中,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自身特长。正如电影中“海归”孟晓骏负责“新梦想”学生签证的申请工作,王阳输出美国思维,成东青用演讲激励想要出国的学生一样。

启示二: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和合作人之间的责、权、利一定要分清楚,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人就因为这点没有分清而经常发生冲突。但凡一起合作,一定有感情上的牵扯,或亲朋好友,或同学战友,或亲朋好友介绍,或同学战友搭线。职场专家也提醒,为避免日后出现权责不清、利益纠纷等后果,应在合作初期建立相对完善的合作规则,如签订商业保密协议、保持财务透明等,“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过往往大家现在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或碍于情面或草率行事或不熟悉法律,结果大都不欢而散,有些还上了法庭对簿公堂。

启示三:理想和现实有差距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形势下,梦想和创业成了永恒的主题。《中国合伙人》作为一部励志片,刚好迎合了这个主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无数迷茫的年轻人渴望从这样一部励志创业片里找到一些答案和力量。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看完电影,精神上获得激励和正能量就好了,不要以为这是创业的全部,甚至认为一个上市公司就是这样创出来的。民营公司从小本经营、风雨飘摇到在美国上市,能走通这条路的,可以说少之又少。创业前一定要三思,自己是否承受得了这其中的压力和痛苦。

哪些人适合做合伙人?

理念一致的人。团队中成员对项目有着一致的看法,对产品定位、市场竞争、运营策略、发展战略等问题有着相同的思路,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把项目运作起来。

互补性强的人。表现在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专业背景、性格、社会资源甚至年龄等各个方面能否互相补充,大家各有所长,合理分工。

踏实肯干的人。能够一起吃苦创业的伙伴,才是最需要的,而那些所谓有着大型跨国企业、国际顶尖投行、海外名牌高校背景的人,有些可能会华而不实,不肯低头认真做事。

相互理解的人。具体体现在对伙伴的理解、包容、支持、信任与正面的鼓励,不能因为一点小的困难而抱怨、指责、不理解,甚至是动不动就嚷嚷着要散伙。既要做到同舟共济,也要做到雪中送炭。

上一篇:“绿窗”青海支教ing 下一篇:告别高中,让我们调整好心理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