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

时间:2022-10-13 07:35:09

浅谈中学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

[摘要]课堂教学有与其他形式教学相同的普遍性,也有它独特的个性。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正处在发育阶段,世界观即将形成,活泼而有上进心的青少年,怎样把他们吸引进课堂,让其受之以教,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成人成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或将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营造和谐氛围的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和谐课堂;中学教学;氛围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01

1和谐课堂氛围构建的意义

11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失当等原因,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不良氛围,增加了部分中学生学习中的抵触情绪。这种状况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12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果

课堂环境,它存在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师生的互动之中,但不能直接考察和驾驭,而它的作用无处不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一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和评价课堂氛围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13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新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由于当前应试教育的模式的开始,在高考的压力下已经培养了大量的只会考试的人才,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传授,只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完成传授,最终实现新时期新的教育目标。

2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

21和谐性和民主性

只有在和谐民主的课堂中,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从理解、爱护学生出发,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快乐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权利和提问机会,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只是“知师”更是“人师”,只有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前提下,让课堂上的每个人能享受和谐带来的快乐,活而有“度”的课堂,才是一个有秩序的课堂,教师才能感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

23互动性和合作性

只有有互动和合作的课堂,才能让师生真正地融为一体,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师生在进行信息交流,相互评价以及共享成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潜能,体验到接受,认同,包容和信任这样的积极的情感气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成长。

24挑战性和创新性

这是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核心特征,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地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设立合适的目标,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挑战并超越自我,锻炼其意志品质,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获得更好的心理享受。

3和谐课堂构建的方略

31创立师生环境和谐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理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当今社会已不再是古代八股科举盛行之期,教育也不再是过去那种为师独尊,而是师生相互学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要想深入地了解学生,老师需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促进学生与老师更好地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找出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所在,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价值。

(2)教师应具备的性格亲和力。作为一名老师,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这才是永恒的美。同时,有亲和力的老师更容易亲近学生,更容易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这样才更容易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善其人格。

(3)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首先是精湛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是一名教师立足课堂的根本。除了学校的一些教学参考书以外,教师还需要订阅和购买一些当代该领域前端发展的书籍作为参考教学,认真学习,仔细研读为提高教学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是渊博的社会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课堂生动活泼,引经据典,必须有渊博的社会知识为基础,征服自己的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说服和管理学生。最后是诚信的为人和以德为本的品质。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在学校的“精神父母”,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教育的结果。如果一个教师,自己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试想他说的话还有哪个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做呢?所以教师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职业品|,也体现了其社会责任和社会愿望的归属。

32创立教学氛围和谐

(1)兴趣教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习好的诱因。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设疑引趣、比喻生趣、情境激趣、讨论激趣等方法,让学生都动起来,都能有所进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2)互助教学。对于互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交往的多向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心、爱护、共情的和谐氛围,对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小组讨论和提问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在合作和互助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3创立教学氛围和谐中的一些技巧

(1)情境教学。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亮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在课堂上,一段笑话、一次模仿、一个游戏、一个竞赛、一首小诗……都可以成为引入新课的良好素材。但在设计情景时,教师必须设置情境教学的可调控度,让学生在适合的情境中专心学习。

(2)管理制度。教师需要积极培养班级骨干,发挥班级骨干的作用。建立班级管理的制度。有一种说法是,班主任的个性决定着班级的个性,课堂教学应重视班干部良好个性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骨干队伍,培养骨干优秀的个性品质,提升骨干的课堂管理能力,让他们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成为同伴学习的帮助者和约束者。

(3)组织活动。组织有秩序、有规律的一些活动,特别是一些游戏活动和竞赛性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必须是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方思维和竞赛意识,全面地发展学生。

总之,教学只是一个过程,教学方法也只是一种手段,教育下一代不仅要靠学校教学,还要靠学校的学风,家庭教育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负起责任来,共同努力,因为他们是我们明天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何长喜营造良好的氛围,实施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2009(5)

[2]叶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2)

上一篇:内部控制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关于海上危险货物运输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