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的制作与应用

时间:2022-10-13 06:20:18

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的制作与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制作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提高病理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方法:根据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选取已确诊的典型病尸,经过灌注固定、脱水、浸油、剥离制作及裱装封存等严格的标本制作步骤与方法,制得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结果:用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代替传统单一离体的病变器官标本运用于实验教学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激发了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兴趣感,启发了他们的联想力,达到病理与临床密切联系。结论: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用在病理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运用于病理生理学某些理论教学。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系统病理解剖标本;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22-02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的医学学科,按部颁教学大纲规定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实验教学重要的地位不言而喻。但用传统的单一离体病理器官标本来进行实验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结构的角度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揭示疾病本质的,实践课在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用传统的单一离体病理器官标本来进行实验教学,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认真观察后不易理论联系实践。为了提高病理学实践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校病理解剖教研室与人体解剖教研室密切配合,研讨并实践制作在体的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经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与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比,大大提高了病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学校、师生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本文以制作肝硬化门脉综合征系统病理解剖标本为例,阐述其制作过程的材料与工具、制作步骤及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内容,供同仁们参考与借鉴。

1材料与工具

1.1材料

根据病理解剖学内容,严格选择已经确诊的典型病尸,如本文详细介绍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的制作过程。同时准备好若干量90%以上浓度的酒精、中性缓冲甲醛液若干量、若干量甘油、白调和漆或白乳胶、有机玻璃标本缸、玻璃支架等。

1.2工具

一般常用的解剖手术器械一套。

2制作步骤及方法

2.1选材

选材是制作任何一种系统病理解剖大体标本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收集的大体标本或病尸愈新鲜愈好,尤其是用于病理教学的标本,病材病变形态结构必须典型,如果选材不当,病变不够典型,即使制作出标本,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严把选材这一环节。我们选择的是临床已经确诊的一具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综合征死亡的尸体标本。

2.2灌注固定

在选好病材的基础上,要抓紧时间用10%中性缓冲甲醛(Formaldehyde)液即俗称的10%福尔马林进行灌注固定病材,此灌注固定液的配制方法如下:用40%甲醛100 ml,磷酸二氢钠4 g,磷酸氢二钠6.5 g,加蒸馏水900 ml混合而成。这种灌注固定液渗透能力强,固定标本均匀,组织不易收缩变形,能迅速阻止组织、细胞的自溶与腐败,保持标本近似正常活体时的结构状态。对尸体全身进行灌注固定,将实体固定悬挂起来,灌注固定液从一侧剪开的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注入,将另一侧相应的静脉切开放出血液,即注入灌注固定液与放血同时进行,灌注固定液注入量与人体的血容量相仿。灌注固定后再把病尸放入5%福尔马林器皿浸泡液中固定4个月以上,根据我校解剖教研室教师们多年积累下的经验,肝硬化门脉综合征的病尸固定时间不能少于4个月。

2.3脱水

将固定浸泡好的尸体从浸泡液中取出,然后剖验取出整套消化系统的器官,投入90%以上浓度的酒精器皿中进行脱水处理,脱水的时间10 d左右为宜。肝硬化门脉综合征系统病理解剖标本在取材中,主要取食管中段水平以下的食管膈肌以上的食管和全部腹腔内部器官,直肠以及脐周直径约15 cm范围内的腹前壁组织。

2.4浸油

将脱水完全后的系统材料移入盛甘油器皿中浸泡2周左右时间,使甘油充分浸入器官组织内部。

2.5剥离制作

将浸泡好的材料进行剥离制作。这是制作标本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以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为例,在剥制中最好首先剥制门静脉主干及主干上的较小的属支,次之再剥制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及其属支,接着打开食道贲门部及直肠肛管部,剥制门静脉侧支循环的静脉丛,最后剥制肝圆韧带的静脉,在附脐静脉的剥制时,手法要稳轻,因为此处静脉较细小,稍有不慎就会破裂。对硬化的肝脏和肿大的脾脏用锋利的长刀沿器官长轴切成两半,观察的切面要尽量修平整。

2.6裱装与封存

剥离制作完成后标本在装缸之前需再次进行修整,以充分暴露要观察的切面。先置于水中冲洗浸泡,修剪浮于表面的细小组织,然后将标本的来源编号及病理诊断打印在白布条上,浸蜡后修剪整齐,固定在标本上或支架后上方。选择合适的标本缸,标本在缸内不能太紧或太松,一般上下左右均应留10~20 mm的空间。将标本固定在支架上,水洗后放入干净的标本缸中,然后往缸内灌满自来水,观察各方位是否妥当,再把水倒掉,加10%的甲醛液至缸口5~10 mm。在白调和漆或白乳胶内加入滑石粉和成糊状,然后擦干缸口,用毛笔蘸刚调好的糊状物均匀的涂于缸口上,再把干净的缸盖加盖在缸上,稍加压,使盖口完全粘合。

3系统病理解剖标本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

3.1 增强学生病理与临床联系能力

此类标本取材严格,因此实用性强,教师在实验教学讲授过程中,按照教科书理论内容顺次在系统标本上讲解,学生通过系统观察,前后联系、回顾,很容易做到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能。正如本文叙述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的系统标本,学生观察以后可以复习、总结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的不同,亲眼看到硬化的肝脏,体积缩小,硬度增加,包膜增厚,表面不再光滑,呈结节状,又看到了扩张的门静脉、充血肿大的脾脏,三个侧枝循环(食管下段静脉丛和胃冠状静脉曲张;腹壁及脐周静脉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

3.2为病理生理学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系统标本也可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解之用,学生亲眼看到三个侧支循环曲张的静脉血管,就容易理解来自肠道吸收的氨经侧支循环绕过肝脏,导致血氨未经肝脏清除引起血氨升高。从而弥补了过去传统的病理生理学中实验少,仅靠教师清唱、板书和画模式图的教学法的不足。

3.3对其他系统病理标本制作也有借鉴价值

借鉴上述标本的制作思路与方法,我校解剖和病理教研室教师密切配合,又制作出肝癌肺转移的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运用于肿瘤章节的实验教学中,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与医疗单位联系,多收集典型病尸,制作儿童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华-佛氏综合征等更多的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不断丰富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体系统病理解剖标本的制作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思路。但典型病尸收集很困难,国内外有关这方面文献比较少,因此,有待于从事病理学教学的同仁们进一步探讨与完善制作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元庆.病理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5,141,144,145.

[2]许俊业.病理学基础[M].第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27,128.

(收稿日期:2008-03-31)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临... 下一篇:药物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