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时间:2022-09-18 04:43:11

检验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应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技术,构建检验标本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研究热点。我们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患者腕带,从HIS中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根据检验项目从知识库中获取试管类型、标本类型和操作提示,系统对标本的各个交接和工作环节进行记录,也包括标本在实验室内的分发、保存、销毁、以及不合格标本处理过程的生命周期管理。简化、明晰了工作程序,加强了环节管理,规范了工作,降低了危险因素和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检验标本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检验标本;PDA条码;自动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如果需要对一个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标本检验,传统的工作流程为:医生开立检验医嘱、护士采集标本到带有条码的容器、护工收集标本、实验室清点标本、检验前准备及上机、在检验设备上录入相关信息、确认审核结果、签发报告等20多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步骤是实验室人员无法干预和监控的,从而增加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而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怀疑和抱怨,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落在检验人员身上。图1为传统检验标准接收流程。据统计,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有68%左右来源于检验前[1],如: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交接中的差错问题等等,传统的工作模式对标本的产生和流转很难做到监督和追溯,一旦出了问题,无法分清和追究责任,也就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就此问题,在HIS和LIS之间建设检验标本全流程管理系统,可以使上述传统的检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1 系统综述

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主要应用于医院物资管理[2],在临床标本领域的应用尚无报道。标本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无线网络、条形码和移动终端技术,结合原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全院性的检验标本闭环系统,可以有效地简化传统的工作流程。该系统内容涵盖患者身份核对、检验医嘱执行、人管核对、标本采集、标本交接、标本分析前处理、标本检测、标本保存、标本销毁、质量追踪等各工作环节,利用移动终端、自动识别和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全条码化移动式处理。该系统强化各个工作环节和角色的工作质量控制和标本交接的管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减少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2 系统实现

2.1 前提准备

(1) 无线网络。需建立起覆盖各个病区和检验相关的科室的无线网络;

(2) 条码腕带和条码试管(容器)。患者需佩戴有条形码的腕带;检验标本试管建议粘贴由检验医嘱生成的一维条码;

(3) 移动终端。病房护理人员和检验科室人员需要配备移动终端完成该项工作。

2.2 软件功能

(1)标本试管的准备。病区护士根据医师的检验医嘱自动打印出条形码,粘贴到相应的试管或量杯上。

(2)检验标本的采集。采血护士利用PDA扫描患者的条码腕带和试管上的条码,系统自动判断患者和试管的对应关系是否匹配,匹配成功则执行检验医嘱,系统根据检验项目提醒采集注意事项和血量,实现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的保存。

(3)检验标本的交接。检验科到病区收标本的人员利用PDA获得该病区的应收标本列表,逐个扫描各个标本条码,系统自动对标本进行记录,自动核对该科标本是否有遗漏。对于不合格标本,可直接反馈给病区护士,提示在系统中做好标记。最后和病区护士进行交接确认,保存双方交接人和交接时间。

(4)检验标本的收集。检验科收集人员在标本收集后,将全部标本交至标本收集台。收集台人员扫描各个标本的条码,系统自动获取该标本的检查项目并提示进行试管分组,同时保存了收集人和收集时间。

(5)检验标本的分发。收集台将分好组的标本试管送到实验室各专业组,专业组对标本进行检验前准备,确认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在系统中进行标记,该系统会在病区的计算机上自动给出提醒,提示进行相应的处置。

(6)检验标本的保存。检验后的标本进行统一存放,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每扫描一个标本都会根据该检查项目计算出失效日期,并提示应放置的货架插孔,方便查询标本的存放位置。

(7)检验标本的销毁。根据设定的失效日期,每天自动提示要销毁的标本,并记录销毁信息。

(8)统计监督功能。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统计方法以及报表。比如:TAT统计功能,不合格标本因素分析等。

3 使用效果比较

3.1 简化并规范标本采集和交接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士和护工使用PDA扫描试管条码代替纸笔登记,简化了对标本的逐个登记,同时避免了在标本采集和交接时的重复记录。通过使用PDA,护工到一个病房收取标本平均时间由40~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而护士采集一个病房标本的平均时间减少了15分钟左右。

3.2 减少了差错发生的概率,有效保证标本运送安全

护工到病房收集标本时有护士已执行和待执行医嘱的提示,检验科在各个交接、分发、保存、销毁环节,都有详细的核对记录,减少了标本采集、运输、保存、销毁过程中发生差错的环节,降低了标本全部生命期的风险因素。

3.3 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保证标本的有效性

准确的落实标本的采集时间,实现采集部门、运送人、化验小组、标本保存人员、销毁人员的全流程监控,在各个环节实现标本和责任人的追溯,增强了标本使用中的责任感。

在交接标本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标本采集时间与标本交接时间之差,来确定某些特殊标本是否满足采集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检测的时间要求,如果超过时间,则系统自动判定标本不合格。

3.4 为实验室的管理效益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

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效果讲究用数据说话,要求有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体现也要反应在数据上,因此信息化的工具使用会准确、详细地记录并累计这些数据,如:TAT、Turnaround time、检验结果回报时间[3]。一般认为TAT时间应从标本采集开始到结果报告时间[4],但由于国内检验现状,标本采集时间太难采集,因此大多数实验室都是从接收标本开始到结果报告的时间,这样就导致了TAT计算的不准确,对检验前分析控制的不够。标本全流程管理系统则完全解决了这一难题。

4 结束语

标本全流程管理系统针对护理、检验等各个工作环节均作了详细的记录,加强了监督力度,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检验分析前的监管问题。这一点在不合格标本的管理上尤为突出,在使用本系统前,不合格标本率始终在5%左右;自从应用本系统3个月不合格标本率已下降至3%左右。在加强交接控制环节方面,原来需要安排6名护工到病房收取标本,如今只需安排3名护工即可按时将病房标本全部收回。

参考文献:

[1]王颖,康艳芳.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如何正确采集检验标本[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07).

[2]陈金雄,陈大鹏等.医院物资条形码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9(O3):34-36.

[3]临床实验室质量目标(2012年12月). 卫生部临检中心.临床实验室质量目标[Z].2012(12).

[4]夏万利.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调查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5):140.

作者简介:任立群(1975-),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工程师,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山东兖矿技师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山东邹城 273500

上一篇:中文文本校对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