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时间:2022-10-13 05:52:46

浅谈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想象和记忆是人智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3―4岁小班幼儿来说,想象和记忆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想象是小班幼儿创造的主要方式,帮助小班幼儿天马行空般的建构;记忆则是小班幼儿平时经验的数据库,帮助小班幼儿更好的使新旧知识相融合、内化。然而在3―4岁小班幼儿中,教师也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会经常性误把想象当事实、记忆缺失的“说谎”,面对幼儿这些“谎话”,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直接指出幼儿在“说谎”,还是强硬制止?本文即对这一现象进行浅谈和分析:

一、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案例1:在一次晨间活动中,小宝看到同伴很高兴地给教师介绍他的新衣服,自己明明不是穿的新衣服,却不假思索地说:“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衣服,比你的好看。”

案例2:在午睡时,小明调皮了,被教师轻轻拍了拍屁股,提醒他该睡觉了。在第二天晨间入园的时候,家长告诉教师说,小明回家对父母说:“老师打我的屁股,打得很痛。”

二、小班幼儿“说谎”现象原因分析

小班幼儿“说谎”现象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而3―4岁幼儿多为无意“说谎”。小班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小班幼儿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

记忆是过去发生事物的再现,小班幼儿对过去事物观察是否到位就直接影响到记忆的质量。而小班幼儿观察能力发展不够,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持久性不长、精确性不高等导致记忆与实际事物不符,幼儿“说谎”现象也会随之出现。

2.小班幼儿想象多不受意志控制

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走向丰富、完整。(1)幼儿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有时也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如当幼儿听到伙伴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去捉蝌蚪了,他既羡慕又想象着捉蝌蚪很好玩,就会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这并非说谎,而是幼儿将想象与现实混淆。(2)幼儿的想象有夸张性或不确切性,如幼儿被碰到了,常常报告教师说:“老师,我流血了!”(3)幼儿想象水平较低,想象简单、零碎、不够完整。如3岁的幼儿,拿着玩具枪,嘴里不停地“答答答……”叫着,想象着自己是警察捉坏蛋。至于坏蛋在哪里,则不清楚、不确定。

3.小班幼儿情绪起伏大

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并难以控制,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同伴也会对他们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当幼儿想要吸引成人或同伴注意时,可能会使用一些“说谎”的形式。

4.小班幼儿爱模仿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如教师、父母、动画形象等。当成人或同伴的行为给予幼儿欺骗的强化时,幼儿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模仿“说谎”,如成人为防止幼儿纠缠自己,常常制造一些美丽的谎言来应付幼儿的要求,时间长了,幼儿也会模仿“说谎”。

三、如何直面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面对小班幼儿“说谎”现象,教师能给予的:

1.用细心、童心参与幼儿的世界,及时发现幼儿的“说谎”行为

细心照顾幼儿的一日活动,聆听他们的心声,观察其喜怒哀乐,从一点一滴中,及时发现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说谎”问题,采取行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用爱心面对幼儿,信任、尊重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不信任、不尊重会强化幼儿的说谎行为。无端怀疑幼儿的诚实,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甚至报复。面对幼儿“说谎”行为,首先应给予幼儿信任,创设一个良好、民主的环境,给幼儿说话的机会,逐步帮助幼儿说出事实,养成有意识地不说谎话的习惯。

3.用耐心和钻研心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

将幼儿的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区分开来,找到幼儿“说谎”的真实原因。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幼儿多表扬、少批评,帮助幼儿分析“说谎”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创设一个拥有足够安全感的环境,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培养幼儿承认错误的勇气。

4.用责任心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

(1)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小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良好的以身示范,不仅有利于幼儿积累正面的道德经验,也会让幼儿在思想品德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良好的道德经验也会得到强化。

(2)丰富幼儿的知识面。第一,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教师要有计划地经常带幼儿进行参观、旅游等活动,启发他们认识自然事物和各种动植物。幼儿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想象与实际区分开来,而想象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第二,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记忆的习惯。培养幼儿有目的、有序观察、有规律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减少因记忆遗漏、增加而产生的“说谎”现象。第三,教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分析身边的事情,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以及“说谎”后对自己、对别人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5.加强家园合作

教师应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配合,家园要要求一致,反馈幼儿的信息,及时作出调整,真正使幼儿家园表现一致,不“说谎”。

上一篇:注重幼儿教育细节 打造成功幼儿课堂 下一篇: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