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瑞典中国企业你要融进去

时间:2022-10-13 05:34:48

投资瑞典中国企业你要融进去

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数据:每4天,就有一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开业;每11天,又有一家中国企业在瑞典开业。

瑞典企业用它领先的高新技术、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融入了中国这个社会。当中国企业走向瑞典时,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做?如何使中国企业适应瑞典当地的本土化要求?就这些问题,《华人世界》记者采访了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先生。

投资瑞典 商机无限

《华人世界》: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自2002年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成立以来,你们是如何引导中国企业去瑞典投资的?你们从中起到了怎样的一个作用?

陈永岚: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是致力于推动外国投资者投资瑞典的政府机构,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在瑞典发展的相关信息咨询,如投资商机、产业行业介绍等;具体指导中国企业如何在瑞典创办企业,帮助它们分析在瑞典发展的一些商业机会和合作机会,并为这些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咨询和建议。

在成立至今4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帮助了近90家企业走进瑞典,这些企业有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说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是中国企业和瑞典的一座桥梁。

《华人世界》:哪些优势吸引了中国企业去瑞典投资?瑞典的哪些产业比较适合中国企业去投资?

陈永岚:相对于欧洲其他地区,瑞典作为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的关键纽带,为投资者提供了快速扩展的可能性。瑞典是“波罗的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这个经济区有大约10个成员国,拥有1亿左右的消费者,每年GDP的增长都比临近地区快两倍以上。

瑞典作为一个世界领先的工业国,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物流配套服务和全球顶尖的科技服务。瑞典的投资环境在发达国家是比较优良的,政府很少对外来企业设置障碍。另外,瑞典具有稳定的经济运行体制和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外来投资者的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方面。例如针对在瑞典投资的中国人,瑞典政府对其前三年的个人税收会有一定的减免。

中国企业可选择的投资领域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无线通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汽车电子及汽车高端配件产业;区域研发中心和木材产业。

走进去,还要融进去

《华人世界》: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都会面对一些压力和困难,就目前进入瑞典的中国企业来看,它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陈永岚: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大量的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国际化的经营视野。中国企业在国内做得再成功,也只能算是一个优秀本地企业,一但它走向国外,就会发现它们缺少了国际运营的经验,缺少了国际应变能力,缺少了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缺少了创新的意识。

如今进入瑞典的一些中国企业就面临这些问题,这也是这些企业的通病。要克服这些困难,中国企业只能尽快去适应,让自己融入当地社会,多多地去学习。

《华人世界》:就您刚才所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要实现一个与当地的一种融合,才是真正的走出去,那中国企业该如何去把握与当地的融合?中国企业该怎么做?

陈永岚:中国企业出去之后要尽快地融入当地,要有自己的团队,要有自己的基地,尽快地实现、适应当地的本土化要求,包括文化的融合,真正地实现战略发展,才能在海外真正地安身。走出去的企业“本土化”的实现,首先需要这个企业的领导者要有与当地融合的战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领导者要做出一个宏观的策划,要有计划,有目的性。其次,

企业具体的运营模式也要按照这个大的策划走,比如说在管理团队方面,在招聘员工上,实现中国人和当地人的交融。

企业的融合这是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走完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也就成功了。

《华人世界》:已经在瑞典发展的一些中国企业,它们在瑞典的影响力是否如同沃尔沃、宜家等在中国的影响力?

陈永岚:坦白地说,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还没达到妇孺皆知的状况。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才30年,一些中国企业不过才成立了20年,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它们的很多企业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要想拿20年的企业和100年的企业相比,肯定是比不过的。

我们应该看好中国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虽然现在中国企业在国外还并不是家喻户晓,但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比如现在,中国的华为公司在瑞典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得到了业内外的尊重。

《华人世界》:最近,由浙江凡尔顿集团投资的“中国商贸城”进入了瑞典卡尔玛,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在这一项目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想把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拷贝到北欧去的模式,也算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新模式吧,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永岚:欧洲市场一直有很多中国商品,但欧洲的消费者对这些生产厂家并不是很了解。在瑞典建立一个小商品集散地,可以让欧洲的商家,采购商品更加快捷便利,同时也降低采购成本。

把这样一个集散地放在欧洲的瑞典,而运营模式也采取的是欧洲模式,这有利于中国的商品走向国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这种“集散地外移”方式应该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走出去的一个全新模式。

中国企业你要学会靠近

《华人世界》:您经常往来于中国和瑞典之间,对两国的企业,您感觉它们之间的商业文化差别在哪里?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缩短与瑞典企业的实际差距?

陈永岚:中国和瑞典企业最大的商业文化差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瑞典企业是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有一天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能做到像瑞典那样,那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增大很多。

中国企业首先要学习瑞典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做法,瑞典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次,还要学习瑞典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比如做一个皮包,要多去考虑设计的人性化,安全性、美观程度等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多去学习人家优秀的东西,才能走向企业的国际化,缩短和先进企业的距离。这样,中国企业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就会越来越短。

《华人世界》:您对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永岚:我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三条建议:第一,融合当地的文化是要去做的,不是去说的。一个企业走出去,要学会融入对方的环境,就比方一个人,在国外时,要学着去体验对方的吃、穿、住、用、行,这样才能感受到对方文化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每天只喊着要融入,但不去尝试,这样的企业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第二,中国企业在国外,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做投资运营时,要主动遵守对方的法律法规。这是树立一个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一个企业如果要靠投机取巧来赚钱,对方不会尊重您。第三,一个企业在做商业决策时,要以商业目标为中心,不要空喊口号。比如有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说是去并购国外企业,结果只是并购一堆废铜烂铁,我们是去盈利的,不是去挣面子的。

上一篇:国服复兴 乐观前景及其复杂问题 下一篇:神秘犹太家族掌控香港电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