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3 05:00:25

新经济下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的管理模式,探讨了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模式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系统最优 整体最优 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

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发展现状

(一)企业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对其资源、经营活动进行组织的具体框架和方式,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其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过程生产、企业资源配置、生产技术优化等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知识管理、人本思想及环境保护等新意识形态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受到更为直接的推动,再加上目前提倡的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等新的生态生活理念,企业管理生产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资源及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合理优化、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未来企业管理模式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1.网络系统化。在经济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下,企业受到各种先进生产力方式的影响,尤其是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和科技化以及生产网络系统化,促使企业的员工借助网络化的企业系统进行生产生活和生产管理。

2.成本节约化。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更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

3.体制灵活性。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受到多种社会技术和社会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就有灵活的管理体制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矛盾及分歧。

4.经济一体化。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变得越来越细微,尤其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与部门竞争形成的企业经济市场,使得企业业务往来和企业商品流通都有一定的业务交互,从而促使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更加系统化。

5.管理现代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逐步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学科思想,采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社会生产需求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

(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组织后,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条件,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升,民营企业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并且逐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力的改造,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生产技能。另一方面,针对国有企业,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促进国有企业和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发展成为灵活的、高效的、先进的大型企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市场经济化条件下,部分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不科学,管理模式不规范,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不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的企业面临破产和收购,部分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促使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三)目前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股权分配不均衡,员工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无法提升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企业股权分配不均衡会导致部门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不统一,员工的具体利益无法落实,对员工的生产生活产生消极作用,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二是企业产权股权不合理,管理决策不科学。企业产权股权在企业成立初期一般都被固定,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融资和筹资过程中,对原来产权及股权的计算比例不合理,造成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意见的不统一,这使得企业管理部门的决策前后矛盾,甚至存在朝令夕改等现象,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三是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科学,对员工价值管理不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绩效对于企业经营效益来说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提升。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受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关系到企业核心价值体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方式。五是企业体制不完善,工作效率较低。企业的发展依赖灵活的企业管理体制,因此,体制的完善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的提升。

新经济下的“系统最优-整体最优”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

(一)企业管理模式模型

企业管理模式受到市场环境、人文环境、行政制度的制约,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因此企业管理模式涉及到文化、员工、理念、行业等的特点。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即是通过整合个体资源为一体,平衡企业管理,发挥最大效应。综合国内外优秀管理模式,可以总结出最优管理模式:德国的优质质量和过硬技术;美国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方法;日本的培训以及团队精神;我国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外部环境。上述因素是我国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模式是以上因素的结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企业在融合企业文化、优秀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研究出适合企业特点以及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的运行是动态化的,企业应随变化调整企业管理模式。

(二)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分析

1.优秀的管理理念。表现为:

人是第一资源。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六过”问题:过依赖,即对国外市场依赖度高;过低,即行业管理度低;过剩,即产能过剩;过高,即收入差距过高;过弱,即创新能力弱;过重,即经济发展的代价过重。扭转这一切的根本策略在于强大的人才系统,尤其是领导管理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实质是人对知识资源的占有、储存、积累、转化以及利用,人才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资源。企业实施资源管理,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离不开人的作用,其技能和知识起决定作用。我国企业必须以培养、发掘、发展人力资源为中心,积极发展培养人力资源。

上一篇: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创新及其运作模式探讨 下一篇: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卢卡斯悖论存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