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课程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3 04:50:04

体育训练课程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 要 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现代体育运动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学是培养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学课程所要求的体育课上,对于体育训练的要求较低,主要通过课余训练来进行。当前学校课余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比赛名次,追求升学率,轻培养输送,训练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问题。

关键字 学校 中小学 课余体育训练

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是体育人才的竞争,中小学是培养强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训练基地,体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课余训练,能够及时发现具有体育潜力的人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中小学的课余训练有了较大发展,然而中小学课余训练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课余训练的发展,挫伤训练的积极性。

一、取得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学校的田径训练必须取得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一些中小学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认识程度不够深,也不重视中小学开展训练工作,从而导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拖了升学的后腿,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本来就是不矛盾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应当对体育训练这一教学方式加以重视,对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训练基础。

二、重视潜力学生的培养输送

中学时期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育者过份地注重本校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和培养输送。在训练中采用“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不遵循孩子们的身体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使一些本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苗子昙花一现,中途夭折。在体育训练中,教育者要针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本身的体育基础,进行有选择的教学,有重点的训练,将有培养潜力的学生进一步输送到可以专业进修的学校,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性的训练。

三、争取家长的支持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明星,但又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觉得学习体育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前途,家长把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孩子,送到体校,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上有所成就,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本身素质选择方向。这些现象,都造成了业余体尖生源的不足。学校教育者在研究学生本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之在体育与文化课上都有所建树。

四、提升教练员素质

教练员作为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成绩的好坏据调查统计,教师工作量大,业余体育训练没有报酬,使广大教师不愿进行业余运动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员要系统的了解体育训练的内容与意义,提高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分析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进行有区别的训练,是体育训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身体素质。

五、完善训练场地设施

大部分中小学校尤其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差,不仅没有较大的田径场地,现有的体育设施也极其简陋,不能保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比如,中国的在竞技体操和游泳项目中有很大优势,然而这两项运动对于训练场地及设施的要求都很高,一般中小学都打不到这一条件。

此外,中小学体育训练还面临着训练时间不足,训练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时间,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体育的天赋及潜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对中小学体育训练设施及场地的投资,这不仅是培育体育健儿的前提,也是提高全体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是学习优异、工作出众的基础。据调查,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体育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切实抓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加强他们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荆甫等.浅析中小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M].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陈迪仙.浅析“快乐训练法”在学校田径业余训练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4.1.

[3]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4]高顺生.实用体育保健[M].湖南师大出版社.2010.

[5]崔和明等.湖南师大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文学学报(自然版).2011.

上一篇:如何解决小场地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矛盾 下一篇: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