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指导方法优化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13 04:45:09

改进指导方法优化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尽管教师耗费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有些学生也视作文为畏途,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即使勉强成篇,也质量很差。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指导方法欠佳,因此,改进作文指导方法,是必须突破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方法;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45-0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何处?笔者认为,关键是难在教师指导方法的陈旧上。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改进作文的指导方法。在作文指导时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积极鼓励,使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并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1.要鼓励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使学生有感而发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 ,您了解我吗?》等等。

3.引导广泛阅读,做到言之有物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我平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做到每日一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鼓励他们写真话,诉真情。这样就会使他们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逐步提高作文的质量。

4.要引导巧妙构思,敢于标新立异

所谓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来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最优化。如有位学生在写《我的妈妈》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妈妈5年来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的变化写了出来。他这样写5年前的妈妈:"那时妈妈在一家公司做文员,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1.63米的个头,圆圆的脸蛋、披肩长发,化个淡妆,人十分精神。"5年后的妈妈则变成:"瘦弱的身躯,瘦削的脸成天露出疲惫的神情,人整天忙个不停,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我们先不说这个作文整体水平高不高,单看作者的构思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5年来为这个家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另外一个学生则写了一个很陈旧的故事:假期自己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皮包,包里有现钞和各类银行卡和身份证,最后交给到了派出所。如果文章只写下这个过程,无非就是记叙了一件好人好事而已,但作者却写了家人对是否交皮包给派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捡到东西要交给派出所,一种是自己要了,反正交上去也是白交了!这样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我在讲评时特意突出了这两个同学文章巧妙构思的好处,强调一篇作文是否成功,构思是否巧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总之,作文难就难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过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命题的方法,有很多是脱离学生生活的,使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评价时十分注意挑毛病,而不注意发现闪光点,使学生得到的多数是失败的体验,必然会丧失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对作文的引导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只有努力改进指导方法,作文教学才会走出困境,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上一篇:基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浅谈 下一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