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04:45:00

浅谈电力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从教学过程进行。分三方面进行:第一教会阅读书本,第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第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第二从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进行。分两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自信心。

【关键词】迁移 创新 兴趣

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在不断地提高,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专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在机电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不但要教,重要的是让学生做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呢?事实证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做”的能力的培养的基础。职专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各专业的专业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我在教授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索。“三会”是指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会“迁移”知识。

(一)教会阅读书本

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我在教学中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我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

(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

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电机与变压器》中“电机绕组”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知识是已学过的“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本质,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针对职专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职业中专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我们在教授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故障、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科目有了兴趣,才有了提高学习效率持久的动力。

(二)自信心

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在职业中专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其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学习成绩差而又不努力提高,对功课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甘居人后。尤其是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整天无所事事,这样更容易招致老师的训斥、处分,更容易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思维活跃。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我在教授电机与变压器科目时,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上一篇:浅谈提升中职学生色彩运用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方... 下一篇:航空物流专业多模式顶岗实习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