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窝心”

时间:2022-10-13 04:27:51

【前言】小议“窝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首先,从语音上来看。我们从《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中了解到,“窝心”一词在上海方言中读作,在苏州方言中读作,杭州方言作。有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博士认为,如果用“焐心”二字来表示心中美好的感觉,在音、形、义上会更贴切。因为无论是在上海方言中还是在普通话...

摘要:目前社会上对“窝心”一词的使用情况混乱复杂。许多学者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但是仍然没有得出确凿的结论。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汉民族文化引中心理的角度提出证据,进一步倾向于认为表“高兴、满意”义的“窝心”为“焐心”讹传。

目前,社会上对“窝心”一词的解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因受到委屈或侮辱后不能表白或发泄而心中苦闷(《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2002年11月第一版);二为形容词,表示高兴、满意,为吴语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

各类工具书中对“窝心”一词的解释也稍有区别。《辞海》《辞源》均未收录“窝心”;《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列有本词条,解释大体统一为第一种,前两者均指出“窝心”为方言词。而《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中“窝心”有两个义项,①[动]受到委屈而憋闷、恼怒。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和胶辽官话中这样用;②[形]高兴、满意。是吴语,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这样用,也作“窝兴”。台湾出版的的《国语辞典》、《国语日报辞典》、《重编国语辞典》和《国语活用辞典》中收入的“窝心”都列出两个义项,且释义基本与《汉语方言大词典》相同。

同一个词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含义,难免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干扰,甚至会造成误解。在一些句子中,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出应该做何种解释,比如说:①陶氏说道:“公子,咱们有现成的宅子,为什么要在这儿受他们这个[窝心]气呢?(清代小说《三侠剑》);②为你这个不尊重,恨的你哥哥牙根痒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都窝出来了。(清代小说《红楼梦》)③他[窝心],他不但想把那身新衣扯碎,也想把自己从内到外放在清水里洗一回。(《骆驼祥子》老舍)④勒浪屋里向陪姨太太,两家头[窝心]得来。(清代小说《九尾龟》)⑤这一辈子只要看到社会主义,我就是闭了眼睛也[窝心]。(《上海的早晨》周而复)⑥为了博取这[窝心]的一笑,人人争着出国,梦想着背一面侨领的大旗回来,这也可谓光荣。(《巴西狂欢节》台湾作家朱邦复)以上句子,通过我们语境,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辨出①②③句应作第一种解释,④⑤⑥句则应作第二种解释。然而有的句子则可作两种不同的解释,让听话者困惑不解,哭笑不得。如:听了你的话,我很[窝心]。听话者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郁闷呢?

但是面对现在北方方言基本取“窝心”第一义项,南方方言尤其是吴方言,以及台湾、新加坡等地都取第二义项的现象,我们在使用时应该何去何从?并且在年轻人身上,我们甚至能够找到两个义项并用的现象,如“表妹说她大学同学谈恋爱,长途电话天天两个小时以上,来电话时感觉好好[窝心]哦!不来电话也好[窝心]!”③其中,前者为第二个义项,后者为第一个义项。这样就违背了词汇规范三原则中的明确性原则,意义不明确,容易造成人们交流过程中的误解,造成语言混乱。因此,对此词的含义进行规范成为了~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对两个意义相反的义项应该怎样取舍呢?

首先,从语音上来看。我们从《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中了解到,“窝心”一词在上海方言中读作,在苏州方言中读作,杭州方言作。有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博士认为,如果用“焐心”二字来表示心中美好的感觉,在音、形、义上会更贴切。因为无论是在上海方言中还是在普通话中,“焐“字都意为“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有位台湾博士也指出,台湾人把“窝心”作“开心”解,或许是近几年的事。由此看来,“窝心”极有可能是“焐心”的讹传。由于某种原因从上海等地的方言中传播到了台湾、新加坡等地,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这种说法的证据并不确凿。

再者,从汉民族词义引申的文化心理来看。邢福义先生在他的《文化语言学》中将“文化”定义为“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语言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与文化有着水融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镜像。

词义的引申,即词从原来的意义出发,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遵循各民族文化演进的启示,不断地派生出相关的新的意义的运动,是各种语言中词义、词义发展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而词义引申的心理基础是人的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

通过查询各类词典中对“窝”的解释,我们能够找到其词义引申的脉络:由本义“鸟兽昆虫的巢穴”引申出两条线,一是“人或物体安身、占有或藏匿的地方”,并具有了非正式的、稍带贬义式的色彩义;二是“‘窝’形的或‘窝’形之物”。再者,又由第一引申义引申出“藏匿”这个动作。既是躲藏在巢穴之中,必然不能光明正大、不能舒坦闲适,于是又引申出了“蜷缩”“暗中进行”之义。既是“蜷缩”,身体上手足不能舒展,心理上心情不能舒畅,于是又引申出“使弯曲及情绪郁积,得不到发泄”之义。

从以上的引申脉络,我们能够发现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及其联想的作用,每个义项之间的引申都存在着某种相似或相关的关系,整个引申脉络清晰顺畅。如果将意为“高兴、满意”之义的“窝心”放人这一链条之中,我们找不到它的引申轨迹,并且它与整个引申线条的词汇意义以及色彩意义上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表“高兴、满意”义的“窝心”为“焐心”讹传的看法。只是证据仍不够充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加强。

上一篇:中学生网络交友动机实现程度与影响因素的调查... 下一篇:请打开语文教学的生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