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浅析

时间:2022-10-13 02:45:35

技术性贸易措施浅析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WTO的三大总协定(《货物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总协定》)囊括了世界贸易的三大主题,其中《货物贸易总协定》项下的《反倾销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与我国企业尤为密切相关。

应运而生的WTO/TBT协定

在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国际间关税贸易壁垒已明显削弱。到WTO诞生(1995年),成员间最突出的国际贸易问题由关税贸易壁垒转为非关税贸易壁垒,而非关税壁垒中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为突出。

WTO为尽量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鼓励自由贸易,成员间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尽量避免各成员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或企业,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措施为手段形成的贸易障碍。

就我国而言,技术法规应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相关法律;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法规;经国务院授权,各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等,以及地方人大、政府、主管机构制定的地方一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按照《TBT协定》的定义,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属技术法规范畴;推荐性国家标准则属于标准范畴。

技术法规和标准既联系紧密,又有着很大差异。比如:技术法规具强制性,而标准往往是推荐/自愿的。再如:标准更为突出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同时制定与之相应的标准,一可以取得技术上的独立地位;二可以减少或规避技术专利费的支付,甚至实现收取专利使用费的结果。

关注WTO/TBT通报,规避出口货损

技术法规强制性的特点决定了一旦进口产品不能满足进口国/地区的技术要求,则将出现禁止通关放行,甚至退货等问题,会给进出口商,尤其是出口商带来极为严重的货损。如果出口商未能及时注意到进口国/地区对其技术法规进行的制、修订工作,未能及时调整其出口产品,则结果不问可知。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和技术专家,在信息获取和产品调整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TBT协定贯彻WTO的透明度原则,实行通报咨询制度,要求各成员在其拟制、修订的技术措施不存在相应的国际标准、指南、建议或与之有实质性不同,且该措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时,应及时予以通报,并对其他成员的相关合理咨询予以答复。可见,TBT通报对于解决信息问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信息渠道的经济与快捷就更具吸引力。

为保证TBT通报咨询制度的良好运行,TBT协定特别要求各成员建立部级咨询点,专门处理TBT方面的通报、咨询事宜。我国入世后,根据(2002)50号文的精神及有关规定,在国家质检总局设立了中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负责WTO/TBT通报咨询的国内协调,受理、答复有关咨询,业务上接受商务部的指导。

据统计, 2003年(截至12月29日),我国TBT通报28份,国家TBT通报咨询中心共处理WTO其他成员TBT通报(含补遗和勘误)844份。其中:

1. 主要出口市场通报量如下:

东盟:42份;日本:41份;加拿大:37份;美国:26份;欧盟:21份;韩国:19份;澳大利亚:15份;台湾、澎湖、金门和马祖独立关税区:5份;香港地区:4份。约占2003年WTO/TBT通报总量的25%。

2. 我主要出口产品类别通报量如下:

食品:187份;化工:100份;机电:52份;高科技产品:43份;轻工纺织:28份。约占2003年WTO/TBT通报总量的50%。

可见,TBT通报与我国产品出口密切相关。关注通报,有助于减少甚至规避出口货损。

从WTO/TBT通报看技术性贸易措施特点

区域性

由于一些成员地域接近,是紧密的贸易伙伴,其技术法规虽各自分别通报,但往往带有连锁性和同一性,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而巴西和阿根廷,由于是南方共同市场的主要成员,其TBT通报除一部分是“本国特色”外,另一部分则往往代表了南方共同市场的一致要求,对于供应商来说,更应予以关注。

WTO中比较特殊的是:欧共体在WTO中作为一个成员出现,其所做TBT通报代表欧共体所有成员,这就意味着通报所述技术性贸易措施将适用于整个欧共体市场。随着欧盟东扩,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国正式入盟。欧盟从此成为一个由25个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而欧盟对进口产品在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同样适用于新入盟国家。这一方面统一了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技术要求,便利了贸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出口至新入盟国家的技术门槛。

体系化

从某一产品的技术法规到行业技术法规,到跨行业的技术法规,成员在完善单一产品的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法规体系的建设。这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如欧盟新近推出的化学品新政策(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简称REACH制度、草案)。

此外,宏观性的立法,往往会影响众多产品,涉及若干技术法规。如加拿大卫生部推出《减少消费品铅风险战略》提案;接着,为保护人类健康,即修订《危险品法案》附录I(蜡烛和蜡烛芯),就蜡烛推出法规建议案,明确蜡烛芯所含金属中允许的最大铅含量为600 mg/kg。该建议案与《减少消费品铅风险战略》明显具有承接性和一致性,是该战略的具体实施和体现。几乎同时,为保护儿童在使用儿童珠宝饰品时的健康与安全,修订《危险品法案》附录I(儿童珠宝饰品),推出儿童珠宝饰品法规建议案,禁止在加拿大对含铅量超过600 mg/kg或析出铅超过90 mg/kg的儿童珠宝饰品进行广告宣传,禁止销售或进口此类儿童珠宝饰品。

预计这些只是一个开始,加拿大会陆续推出此类建议案,以减少含铅消费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健康风险。在此,特提醒往加拿大出口含铅消费品的各有关单位关注此类信息,根据产品情况,从原料、生产和技术上预作准备,及时调整,以免对相应法规的出台措手不及,造成出口损失。

标签问题日益明显

统计表明,WTO成员就技术性贸易措施所提问题中40%左右涉及标签、标志或包装要求,多集中于食品,但也涉及纺织品、机动车辆、木材和木制品、技术装备等产品。小小的标签在国际贸易中却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矛盾的焦点。

在对我出口产品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扣留原因分析中显示:我国因标签不符被扣的输美药品,2004年1月份占被扣药品批次的42.8%,2月份占73.1%;因包装和标签不符被扣的输美化妆品,1月份占被扣化妆品批次的82.3%;因标签不符被扣的输美日用品,2月份占被扣日用品批次的66.6%。可见,标签未达到进口国要求已成为我通关瓶颈。

成员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选用标签通常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适应技术进步

为适应科技进步,制、修订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如知情权)。以欧共体45号TBT通报为例,其产生背景即为:在国际上,聚乳酸纤维(一种新型环保纤维)从科研转向生产,美、日等国将其开发用于纺织品。由于其所制面料柔软、滑爽、抗菌、免烫,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和染色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欧共体管理而言,不能根据现有已建立的类别对聚乳酸纤维进行适当分类,为确保消费者获知某纺织品含此种纤维,方便消费者选择,欧委会建议修订有关纺织品名目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96/74/EC(以下简称“指令”)的附录I和II,将这种新纤维(聚乳酸纤维)加入指令的纤维名称列表。该表在欧共体用于纺织品强制标签。指令要求凡出售给消费者使用的纺织品,其标签上必须注明名称、规格及纺织纤维的情况。投放欧共体市场的纺织品必须满足指令中相应条款的要求。

方便消费者选择,避免误导消费者

要求在标签中明确提供各种必要信息,可以起到方便消费者选择,避免误导消费者的作用。我香港特区政府拟建立的预包装食品“营养资料标签制度”,即是出于“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鼓励食品制造商提供有利公众健康,符合营养准则的食品;并防止出现带有误导或欺诈成分的标签和声明”的考虑。

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以成员实施的能效标签为代表。如欧共体通报拟于2004年3月生效的对《家用电冰箱、电冰柜及其组合的能效标签的委员会指令94/2/EC》和《家用洗衣机能效标签的委员会指令95/12/EC》所做修订。此次修订拟在现行A到G的能效等级的基础上,引入更高的能效等级,以进一步促进节能和环保。其中,对家用制冷设备(电冰箱和电冰柜)的能效标签,建议引入A+ 和 A++两个新的等级;对家用洗衣机的能效标签,建议引入A+等级。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综合应用

以强制性技术贸易措施而言,体现为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的配套应用。合格评定程序指任何用以直接或间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程序;符合性评价、验证和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程序及其组合。

一般而言,成员更愿意制定实施自己的合格评定程序,特别是在强调健康和安全的产品领域。其国内消费者由于对本国认证标志更为熟悉,也往往会选择带有本国认证标志的产品。而如果缺少测试和认证方面的相互认可协定(即成员间对对方合格评定结果的互认。该协定覆盖技术性措施制定的全过程,从承认一项技术法规/标准的等同性到接受测试结果和证书),对于国外供应商来说,必将导致高额的认证成本。在面对不同市场时,其产品可能还需经历重复测试和认证程序,而这种重复可能是不必要的。相互认可协定有助于消除对产品的重复测试和认证,从而起到降低产品上市成本、加速流通、便利贸易和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

接受外国认证使得符合全然不同法规特性的产品得以在同一市场中进行正面竞争。这样,一方面同种产品的多地域、多品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能面对健康、安全或技术风险水平各异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同一市场内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竞争。

强调健康、安全与环保

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安全与环保主题的日益关注,使得成员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越来越强调此方面的要求。

早在1990年,美国在《空气清洁法案(CAA)》(修订版)第612节中即要求美国环境保护署(以下简称“美环保署”)为减小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对ODS(包括I类:全氯氟烃(CFCs)、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和氢氟溴烃(HBFC)及II类:氢氯氟烃(HCFCs)等)替代品/替代技术进行评估。据此,美环保署制定了一个对ODS的替代品/替代技术进行评估鉴定和公开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替代品列表的计划,即重大新替代品政策计划(SNAP program)。涉及:制冷工业,泡沫工业,清洗剂,消防,气雾剂,杀虫剂,粘合剂,涂料及油墨,烟草膨胀剂等领域。

此后,美环保署不断更新SNAP program替代品/替代技术评估列表,以供各方选择。不久前,美环保署还曾通报了一项关于n-溴丙烷的建议案。建议将最终用于清洗剂、气雾剂及粘合剂的n-溴丙烷(nPB)列为ODS的可接受替代品,并限定了其使用条件。

由此可见,对健康、安全与环保的更高要求,往往基于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满足其要求所需具备的专利、专有技术也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部门由于基础建设投资不足,缺乏用于有效调整的技术和投入,在遵守外国具体的健康、安全与环保要求时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据调研,在印度,纺织品商和皮革商为满足进口国要求所支付的成本占总成本的3%~5%。而由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具备更好的信息、投资和融资渠道,更易达到技术有效应用所需的生产和经营规模,中小企业往往比大企业在此方面更为被动,会面临更多困境。

关注通报,积极参与评议

根据TBT协定的有关规定,通报应留出评议期供其他成员提出评议意见,发出通报的成员应对评议意见予以考虑。且在该措施批准与生效日期间应留出合理期限,以便其他与之有相应贸易往来的制造商和出口商能利用此过渡期,调整产品,满足其技术要求,规避或减少可能引致的贸易损失。

我国入世后,即对WTO成员草案阶段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享有了评议权。可以在评议期内,利用评议与对方成员就草案阶段的技术措施进行咨询、探讨和协商,要求其提供草案的科学依据,表明己方对有关问题的观点,或者提出不同或修改意见供其参考,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相关技术措施尚未批准、实施,有相对较大的回旋余地,磋商的双方都比较主动。而一旦成为正式颁布实施的技术措施,如再要修改,无论提出意见的一方如何努力,由于程序等方面的原因,即使对方最终同意做出修改,也往往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出口已造成重大损失――短期的,出口量锐减;长期的,出口份额大幅“缩水”,甚至丧失某一出口市场。因此,关注通报,把握时机,积极参与评议,是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我方利益的重要渠道。而评议的关键就在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评议意见的切实可行。

对于出口方来说,真正重视并及时了解处在评议期内的相关技术措施,根据其内容以及对我国产品出口可能造成的影响,充分享受WTO成员的评议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各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作为技术措施的直接影响方,如果参与评议,一方面由于能及早了解情况,把握进度,及时跟进更新,做出调整,因此一般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新技术措施可能对出口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一线,了解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以及满足进口方要求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所提评议往往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尽管TBT协定明确要求“各成员应保证技术法规的制定、采用或实施在目的或效果上均不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为此目的,技术法规对贸易的限制不得超过为实现合法目标所必需的限度,同时考虑合法目标未能实现可能造成的风险”,但在林林总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仍有成员借合法目标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这就更要求我们关注TBT通报,充分利用通报评议,根据TBT协定的有关规定,从科学性、合理性出发,据理力争,以维护贸易的正常运行。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受影响成员对该产品的出口依存度,以及国内是否存在替代产品和技术。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往往难以估计,这种影响常常隐藏在由于产品不符合某标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所造成的影响中,隐藏在企业为满足某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对产品或工艺进行改进所需的成本费用中。在这种应对中,由对印度皮革业针对德国在皮革鞣制中禁止使用五氯苯酚(一种有毒化学物质,PCP)的禁令进行调整所作的调查可见:无组织的企业所受的冲击远比有组织的企业大得多。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各种商会、行业学会、协会所整合的企业合力,往往比企业孤军奋战地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更为有效。

一般而言,较低水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利于国外供应商的出口。但一味要求对方降低技术要求的门槛,不仅并不现实,而且有时其合理性也值得商榷。我们也应看到,相对严格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从而带动并促进产品的全面销售。有实力出口欧美的产品,在我们国内往往旺销就是一个例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对企业销售活动的正面影响超过了为满足进口商要求进入国际市场所付出的成本。

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方面可以从了解技术性贸易措施入手,就对方要求是否合理进行深入探讨和磋商;另方面,其根本始终应立足于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企业自身保持市场敏感性,增大技术投入,坚持不懈付出努力,等等,数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我跨越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份额,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中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上一篇:7月WTO/TBT-SPS最新通报 下一篇:汇丰银行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