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技巧

时间:2022-10-13 02:27:06

浅析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技巧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设计合理的提问方式,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存在问题 提问技巧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实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潜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尽管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进行过成千上万次的提问,但真正善于提问的教师少之又少。据笔者多年调查发现,目前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1.提问频繁高,问题数量多。

笔者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思考?往往是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2.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这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如在一个很大的没有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的教室,或问题本身较复杂,有多个层面,就有必要重复问题和答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

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学生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学生可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时,表现出不耐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将目光转向窗外。

4.经常选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问题。

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这种现象会导致那些经常点不到的学生认为反正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将越来越没兴趣。

5.控制问题的答案。

有时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让学生回答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回答;或者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评价。结果,整节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思考、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逻辑系统,从而消极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就应该充分启发学生或留待学生课后思考。

6.忽视学生的提问。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13%。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

二、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提问技巧:

1.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

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2.旁敲侧击,善于启发。

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做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这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既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4.适时设问,随机应变。

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新“学生活动”形式。是否适时发问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所值。

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一点感悟和困惑 下一篇:“曲”终课不散,有你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