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答客问

时间:2022-10-13 02:18:08

客问:2008年汶川地震,在课堂上讲课的老师范美忠感到地震后抛下学生自己逃跑,这一现象引发了网民的热议。范美忠也被戏称为“范跑跑”。逃跑以后的他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还在天涯上发表了帖子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他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作为老师在危机面前只顾惜个人的安危连弱势的学生群体都不管不顾,这种人自私自利丢掉了师德。

答问:但是你不能否认他说出了自己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大难来时自己逃命这本来就是合乎人的本性的,他只是做出了本能反应而已。在他发的帖子里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他连自己的母亲都可以不管又怎么能够让他去保护学生呢?要知道人性本恶,我所说的“性”从存有、本能的意义上讲是与生俱来的,从发生的层面看则是感物即动自然而然形成的。对于人而言真正不会改变的是这些基于生命基础上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范跑跑只是把他的本能表现出来了而已。

客问:那么您是站在范跑跑这一边了?您认为我们不必苛求他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的反应是人的本能。

答问:我并非是站在他这一边。我只是说他的行为并非是不能够理解的。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做出同他一样的反应。不少网民站出来指责他,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有损一个文明社会的名声。那些站出来批评他的人没准哪一天自己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地震这样的毁灭性灾难来临,保全自己的性命是每个人本能的反应。范跑跑只是站出来说了一句实话,在现在这个标榜道德的社会,自私和软弱的行为被贬斥,所以人们不能忍受范跑跑的行为。

客问:自私和软弱是人之常情,但是在道德的遮蔽下我们却习惯道德才是人之常情。我理解您的意思了,但是如果自私、软弱是人之常情,这么说来就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去顺任内心的自私、软弱这些欲望。然而,现实中多一个范跑跑对社会是无所裨益的啊?

答问:正因为这些欲望、这些弱点是生而就有的,我们才需要在后天对它们加以规范。这些欲望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所以我不提倡消灭欲望。也因此我能够理解“范跑跑”行为背后的合理性。但是我认为欲望的发泄要在一个合理的规范之中,我们应该借助于礼对欲望本身加以规范和疏导。显然“范跑跑”并没有用礼来规范自身的本性。

客问:我发现,当别人都在讨论“范跑跑”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并且用道德的高低去判断他时,您则是绕开了这一点从行为合乎规范这个角度对他进行了评价对吗?

答问:没错。我这样考量是从社会稳定这一大局出发的。想要社会稳定与其用这样一个抽象的人格的高境界去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不如用礼教来的实在。希冀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高的道德水平这是不现实的。大多数的人还是要先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和需求。如果想把每个人都教化成圣人,让他们舍弃功利去追求纯然无欲的道德本身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而真正做到道德境界高的人在社会上又是少而又少的。

客问:但是您也曾经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啊?

答问: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有发展成为尧舜的可能性,但是最终能否实现“为尧舜”则与其个人在后天的表现和实现程度是分不开的。大多数的人是不能成为尧、舜、孔子这样的贤君圣人的。他们可以通过向圣人的言行学习来不断完善自身,同时也需要外在的礼教去规约他们的行为。

客问: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展成贤君圣人的,以道德去要求每一个人,实则是难以实现人人最终都道德高尚的,对吗?

答问:对,所以我倡导以礼教规范人的行为。人们如果顺任礼教行事,即使他们内心的主观意愿并不高尚、他们的道德境界并不高,但是他们在礼教的规约下做不出违反道德的事情。尽管他们的道德境界不高,但是他们毕竟在行动上体现出一种大家希冀的状态。既然我们看的就是行动上的结果,我们又何必去在意他们内心崇高与否呢?而那些道德境界高尚的人最终没有在行动上体现出好的结果,即使他们道德境界高又对现实有何裨益呢?

客问:您的这个说法让我想到我读过的一本书《北京法源寺》里康有为和闽忠寺法师的一次讨论。他们讨论什么是伪善。法师的想法和您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善必须是做出来的,藏在心里是不行的。而康有为则认为判断是否为善要看他的心迹。存心善哪怕生出的是恶果,也依旧无损于他的善行。

答问:存心善只是一种主观上倾向,行动之善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善的事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要求每个人都是高的道德境界,这是很难做到的。就像是“范跑跑”在地震之前,他是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自愿到地方的小学去任教。平时还写一些文章来探讨教育体制的缺失。这说明范跑跑本人并非就是那种在道德上完全缺失的人甚至可以说他的修养是较高的,可是面临灾难他依旧做出了本能的反应。可见道德的力量是多么微弱,多么不可靠。而且没有什么道德是真正脱离了功利而存在的,相反,道德还是因功利而存在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正视人性本恶这一事实,脱去道德被罩上的虚伪的面纱,脚踏实地地履行共同的生活准则呢?

客问:那对于范跑跑这样的现象,您的意见是否就是加强礼教、规范对人的规约,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倡导难以实现的人人都要提升道德境界呢?

答问:可以这么说。

客问: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对于高境界、对于个人道德的提升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个人的道德有时候还是会影响到外在的行为。如果一任以礼来束缚人,只求其行为上的合规范而忽略他们内心的建设,又不免过于功利化了。您的一番话为我们重新认识人性、认识道德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角度。但同时我个人依然坚持道德的高境界不能因其实现起来困难而彻底的被抛弃。最理想的情况是,道德能够指导人们作出善的行为。尽管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也难以立刻见效,我们也不妨努力做些尝试。或多或少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北京法源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3月第1版

[2]《荀子与儒家哲学》,齐鲁书社,2010年1月第1版

[3]《为什么真小人也想当英雄》,刊于《南方周末》2008年6月19日

上一篇:凝视的意义 下一篇:浅谈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