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安排解剖学实验课教学

时间:2022-10-13 12:19:52

如何科学安排解剖学实验课教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培养大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实验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不仅可以增加理论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加强学生解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完成上述目的,笔者结合所从事教学经验做了一些尝试,以供参考。

关键词:解剖 科学 大学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50-01

1 摆正实验教学的位置,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

过去实验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沿用老习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附属品,学时不够就砍实验,把理论课的内容放实验课上讲,学期结束时,对实验不作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全由期终的理论考试代替了,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较差,出勤率低,操作不规范,仪器不熟悉,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面对这种局面,教研室经过反复讨论,统一思想,一致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在巩固基本知识,加深基本理论理解方面有公认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有不容取代的特效功能。因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不应是从属关系,而应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相辅想成的。

从实践中找出要观察和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智力活动提供良好的心态环境实验课堂教学通常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内是学生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方。加涅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学习者环境里的各种条件,使得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激化、支持、增进和保持。”

2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置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实验目标课堂的导向,实验课堂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及教学计划根据每学期的情况安排20~26个实验,观察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必须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越明确学生感知就越清晰,观察实验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目标仔细分析,认真领会,确认其主次,使学生明确意思到每一实验目标的指向性,以便更好地实施达标教学,明确实验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要学习掌握哪些基本实验内容在单元实验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消化系统的实验目标护理专业:“在活体或尸体上划出胸腹部的标线与分区,在活体上指出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界限和主要结构,结合标本或模型描述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形态位置及口腔腺、肝、胰的形态、位置和导管的开口处。在活体上指出肝、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光镜下辨认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和胃、小肠、肝的组织结构。”从以上专业的目标看出,单元实验教学目标也只是一种“指令性”规定,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把单元目标分解为课堂实验教学的行为性学习目标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规定的知识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只要求学生获得对该领域规定知识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对某一实践技能目标,学习水平要达到的程度和精确性各专业的规定一般是不相同的。例如,感觉器官皮肤,护理专业要求在镜下辨认出皮肤的主要组织结构,皮下注射的位置。由此看来,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所要达到的掌握学习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

3 确认实验材料,加强课堂指导

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的教学媒体,是完成实验目标的基础。实验材料选择愈正确、愈适当,实验就愈能顺利进行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或直接向学生说明该项实验内容所使用的各种挂图、标本、模型、并说明在此类挂图、标本或模型上都可观察或确认那些结构和内容,以便学生根据目标能准确迅速地找出所要观察的结构。例如:在心脏一节实验时,可向同们介绍,成人男性半身模型和已打开胸前壁切开心包标本可观察心脏的形成与位置及毗邻关系、形态及心的大血管;打开心壁或已切开心壁的模型或标本可观察各心腔的结构及出入口等。这样学生不但能迅速找到观察心脏使用的各个标本实施达标教学,同时也能探索出观察食物的一般规律。

4 加强建立实验考核制度能力培养

平时实验成绩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的预习、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态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其考勤等,逐项作考勤登记,每个实验评定一次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提出期终实验考试主要是相关的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我们把有关的实验内容分为几个小组,预先设计好各组的考核项目,主要是现场操作,结果观察及处理,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以抽签的方式到指定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面试,限时完成,当场评定成绩。凡实验考核不满10分,即为实验不及格,实验不及格要和期末理论考试挂钩。

5 实验课模型、仪器定人管理,培养严谨工作作风

教研室共有两个实验室,每个紧容纳30人,每个实验所用仪器用频率高,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经常模型、精密仪器的损坏,某些仪器附件的丢失。一则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二则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学生实验中所用仪器分配到人,实行定人管理责任制。我们把每个实验仪器在做该实验前发到各个实验台上,每个实验台个人,要求实验前清点仪器,建立登记手续。实验中如有破损,及时报告教师并填写仪器赔偿单,实验后必须将所用仪器、模型由教师清点后在登记本上签名,才能离开实验室。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大了,但教具损耗减少了,实行此项制度后,教学秩序井然,提高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仪器,促使她们操作规范化,克服不正确操作,既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6 结语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已有10多年的实践,取得较大的成效,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改革,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迎春,任占川.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完善对策[J].新西部,2010(2):217.

[2] 贺生,王海鑫.新形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1(8):24-26.

[3] 熊彦娥,刘晓柳.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建设与创新性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136-137.

上一篇:房屋建筑的质量管理措施解析 下一篇:烟气脱硝工程DCS控制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