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音乐剧工作室交流手记

时间:2022-10-13 11:40:14

中英音乐剧工作室交流手记

2011年4月11日至22日,英国吉德霍音乐戏剧学院(The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al& darma)和伦敦艺术教育学院(Arts Educational school, London )共13名师生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班交流,以工作室的形式探究中英两国戏剧高等学府对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及训练方法。工作室将围绕由英国吉德霍音乐戏剧学院演出的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音乐剧展开。

上午八点半,09音乐剧班25名同学准时在东区黑匣子集合上课,同学们一边复习英方事先寄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唱段,一边等待英国师生的到来。中方表演教师:刘红梅 李雄辉 张潇 音乐教师:戴劲松 王颖晖 郑欣文迪 石磊 王佳佳等老师都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工作室的交流。九点半英国代表团一行十三人准时到达,表演系刘红梅副主任做了简短的欢迎介绍,英国吉德霍音乐戏剧学院导演克里斯汀 伯格斯Christian Burgess ,Guildhall Director也介绍了他的同事,音乐剧制作人斯托特卡德尔Stuart Calder和来自伦敦艺术教育学院的音乐总监德恩布里斯Dane Preece及分别来自两校的十名学生。接着由Christian Burgess对与我校在内的三所学校的35名学生进行音乐剧工作室的工作说明,并安排这几天工作室时间:

每天9:30――10:30舞蹈训练 休息十分钟10:40――12:00声乐训练 12:00午饭13:30――19:30表演素质训练与声乐作品排练中间一小时休息。晚上休息。

一:素质训练Christian Burgess主讲

1:熟悉对手――注意力

同学们围一圈站立,注视正前方的同学,一起走向圆心用英语自我介绍,并大声重复对方的名字,并仔细观察对方五官的特点记在心里,然后各自向大家描述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做练习的同学把注意力放在对手上,尤其是自我介绍时,中方同学努力让自己的发音标准反复练习,英方同学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练习汉语笑料百出,同学们很快就没有了陌生与尴尬,气氛轻松愉悦。感受:表演练习“第一次见面”的活教材。

2:相信对手――感受力

同学们自由在教室走动,尽量找舞台空间,人与人之间不要碰撞,行走与停顿由老师击掌提示,走的速度由老师语言提示,最后一次停顿时形成两个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各自用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上。目光对视,一起吸气,呼吸统一,慢慢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一只眼睛上,在对方的一只眼睛里寻找自己。然后离开对手继续自由走动,再停顿时找到新的对手,各自把右手放在对方的头上,手放松,把手的重量放在对方头上,一起蹲,一起立,保持呼吸同步,接着各自把头依靠在对方的左肩上,两人垂直向对方倾斜,闭上眼睛,控制好身体,统一节奏慢慢移动……

感受:从目光的接触到身体局部的接触,再到把身体完全交与对方,在此过程中感受对方的呼吸与律动,让彼此的心灵靠的更近。

3:寻找对手――反应力

同学们自由站立,老师第一次击掌只能有两个学生行走,两人要交流并迅速建立人物关系,不能说话,身体不能接触,只能用眼睛交流。当老师第二次击掌时行走的两名同学迅速停住,第三次击掌时,有三名同学参与,要求与前相同,依此类推,最多时到七名同学参与。同学们事先不知道谁会走谁不会走,有时会造成多人抢一人的位置,所以要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尤其是人多时要看清人数,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反应要快、适应力要强、交流要真。

感受:此练习让同学们真正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

4:邂逅对手――适应力

同学们分成两竖排,站在教室两侧,对视而立,老师要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第一次交换位置,就是各自走到对方的位置,正常走,要求不要与对方交流,不要碰撞与摩擦;第二次交换位置时,要表现出“不确定认识对方”;第三次交换位置时,要表现出“不想让对方察觉到你”;第四次交换位置时,表现出很喜欢对方……要求切忌不能演给别人看,要用心感受,表演越自然越贴近生活越好。

感受:这与我们的表演理念是一致的,但明显英方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上比我校学生要自然与质朴。我们有些学生总担心别人看不清楚,想演点什么。

5:学习语言――模仿力与节奏感

同学们站成圆圈,在没有任何提示下一起数数,如从1数到10,分别用英语、中文、德文一起大声朗读,朗读英语时同学们好一些,因为大家知道怎么念,到中文时英方学生一头雾水,老师还要求学生在节奏中读出声来,要做到发音准确,是很有难度的,但是通过几次练习最后英方学生很好的模仿下来了,大家非常开心,后来更难的是大家一起用德文数数,老实说三所学校的35名同学中只有一名英方学生会念德语,但大家都不知道是谁,老师要求一起念,大家的眼睛开始迅速的搜寻,非常的静……最后35名同学居然也同时用德文发出声来。数第二遍数时,老师要求有些数字不能数出声来,如只数1、3、5、8、10。其余2、4、6、7、9在心里默念。同学们傻了,还不会念呢,还要停顿保持节奏与韵律。谁也没想到大家都做到了。

感受:模仿语言要用眼观察,用耳辨别,用嘴模仿,用心感受。语言模仿能力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用心学习,就会创造奇迹。 二:形体训练

这次英方没有舞蹈老师来参与工作室工作,舞蹈训练由中英三所学校的学生互为老师进行训练,这种交流形式我认为很好,通过学生互相教学,可以看到中英音乐剧专业的教学模式,二年级的学生在舞蹈上应学习的内容,应掌握的舞蹈技术技巧,也直接体现了三所学校音乐剧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老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消化吸收最后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教学。

第一天的训练由来自英国吉德霍音乐戏剧学院的Katherine Morley和来自伦敦艺术教育学院的Alison pope带领大家热身,内容有:身体舒展训练、关节局部训练、地面训练、体能训练等,大体与我们一二年级的舞蹈课程内容一致。但我在一二年级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如软开度练习、技术技巧的训练、体能训练等,我认为基础打好了,对将来的创造人物大有帮助。第二天由中戏09音乐剧班马晨、钟艺、李秋晨等同学带领大家做舞蹈训练。教的就是她们平时的上课内容,中途她们忘动作了,我一着急就上去帮学生一起练了,我的这一做法是很典型的中方老师的传统思维,老是担心学生这、担心学生那、其实大可不必上去帮他们,允许她们忘记动作,允许有错,让他们学会成长,何况本身就是学生们自己的交流。

还有一点感触颇深,就是第一天英方的女学生Guildhall的Katherine Morley身材不高,看上去不是从小学舞蹈专业的,虽然她的动作示范不够专业,(由于软开度不好,动作显得不到位)但毫不影响她教学,她非常镇定自信,说动作领时有自己的体会,她用现代舞的元素,用呼吸带动身体的变化,他们做的很释放,很投入,我想这就是演员应该具备心理素质,相反我们的学生条件不比他们差,甚至比他们好,但就是缺少一点东西,一份认真?一份投入?一份松弛?一份激情?……其实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当然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在09音乐剧班的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熟话说得好,学生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我们在舞蹈技术技巧比他们好一些,有些同学从小学习专业舞蹈有关,但在身体解放上还是不如别人自由,这份自由对创作人物非常重要,身体如何做到真正解放?我想首先是心灵的解放,从这一点上,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英方的学生热情奔放,中方的学生含蓄内敛,而音乐剧这个专业尤为需要演员的热情,无论是台词、歌唱还是舞蹈都需要演员在音乐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方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声乐训练:由伦敦艺术教育学院(Arts Educational school, London )的音乐总监:德恩.布里斯先生授课(Dane Preece)他的开声练习让我方师生耳目一新,兴奋不已,非常适合音乐剧演员的声音要求,有以下几个步骤:

1:身体练习,头、肩、腰、胯、膝、脚等关节要前后左右活动,让身体兴奋起来;身体活动开了,呼吸上下通畅了,有助于

2:面部练习:五官的收缩与放大;收缩时最大限量皱眉、闭眼、吸鼻、撅嘴,使五官尽量挤压在一起,放大时最大限量抬眉、睁眼、隆鼻、张嘴,像老虎气吞山河。

3:口腔练习:用舌头有规律地在口腔内运动,如嘴唇闭合,舌尖在牙齿外则上左下右、下右上左正反转动,(八圈、四圈、两圈、一圈)达到口腔肌肉松弛,以及大舌与小舌颤抖发音,让舌头发热、疲倦至放松,然后打嘟噜练习嘴唇与下巴的松弛。

4:模仿警报声,声音由低到高再到低,由远到近再到远,音量不要大,老师强调你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这种方法给了同学们敢唱高音的信心;

5:模仿动物发声练习:如学牛叫闭嘴唱en张嘴唱eng,带上音程旋律1-5-5-1;学羊叫咩咩咩……来带动气息的流动,这些练习充满童趣。

6:丰富多彩的元音练习和音程变化。

如:a-o-e-i-u五个元音自由组合结合,mamama &mememe & tatata & tititi & sasasa & nia nia nia& xiaxiaxia&kekeke &kukuku等等三连音训练,加上由简单到复杂的旋律变化使枯燥无味的发声练习变得趣味无穷。这正是音乐剧应有魅力。

如3/4拍:32 17 12 /3- -/54 32 34/5- -/17 67 16/76 56 75/65 45 64/54 34 53/43 23 42/32 12 31/21 71 27/1 - -//

7:英语发音练习,有多音节组成。还要加上单词的表情,幽默风趣。练习时轻松愉悦。

如美好的词:Wonderful Beautiful happiness惊讶:surprised astonishing 悲伤:sorrowful Suffering生气 angry等等

8:音乐剧曲目练习《To night》选自《西区故事》《stay calm》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the next ten minutes》选自《最后五年》《anyone can whistle》《人人都能吹口哨》等

感受:学生们每天基本上有六个小时在练唱,通过一周的集中训练,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大幅提升,每一位同学在演唱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第一次感受到和声演唱的神奇魅力,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音乐中兴奋、流泪……我们的老师们对此训练非常认同,能解决学生演唱作品时音色统一和谐的问题,对音乐剧合唱曲目的多声部训练也非常合适。学生发声练习时一定要在松弛的状态下做好声音由低音区向高音区的过渡,布里斯先生一再强调音乐剧演员在演唱歌曲高声区时,一定要学会控制,不要大,在此过程间要听不到换声点的明显痕迹,高音变得非常细腻,使声音更符合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

四:《罗密欧与朱丽叶》排练与汇报

我们知道英方来中戏工作室交流的时间不到八天,并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大家熟知爱情故事展开,四天过去了怎么还在练《西区故事》呢?怎么还没有涉及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戏呢?同学们也不断地问我们中方老师,我们也很好奇,然而Christian Burgess导演还是很沉稳地按着他的计划进行。

1: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真实、自然

首先要解决演唱与表演统一问题,Christian Burgess在解决音乐剧歌唱与表演的结合这一问题上是这样的。他在舞台上摆放两把椅子,两个同学一组,由一人演唱音乐剧曲目,另一人聆听,由演唱者邀请另一位同学上台就坐,告诉对方演唱曲目及和自己的人物关系,如父子、兄弟、母子、夫妻、恋人、朋友等等;老师要求演唱者首先把歌词正常念出来说给对方听,说台词时眼睛注视对方的眼睛,把台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用真情实感说给对方听,说完后,老师点评,分析歌词、分析此时此刻人物的心理、并要从对手的眼睛里捕捉信息,一遍两遍地说,一直到说到演员进入角色时,老师才让你开口唱,这真是咏之不足而歌叹之,效果确实不一样。我们在旁边也见证学生的演唱变得感人起来,由于全用英文表述,英方同学能很快进入状态,中方同学说英语毕竟不像母语那样生活,语言障碍使得有些同学不自信,想去“演”,这时Christian Burgess会打断,再耐心的纠正每个单词的发音,并强调此刻只有你们两个人在,千万不要去“表演”给谁看。当台词很准确地表达清楚后,自然唱出来像说话一样;此方法与我校的现实主义表演原则是统一的,当然在此之前要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呼吸等技术性问题。

2:音乐蒙太奇――东西方不同的音乐表达同一主题。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是用心灵感应的国际通用语言,Christian Burgess不愧为一名资深导演,他抓住这一特征并采用东西方不同的音乐相结合,用语言(中文与英文台词交流)的形式来过渡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爱情故事,共十七首歌与台词相结合,一气呵成,流畅自如。

第一首歌用的是中国的民歌《梧桐树》作为爱情主题的序曲,以此来表达对中国音乐的喜爱与敬仰,由中方学生闻诗佳领唱,中方和英方学生一起合唱的形式演绎,Dane Preece先生的伴奏,音乐中流露出一种美好而又凄凉的情绪,正是符合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凉而悲壮的爱情。

第二首《TO NIGHT》选自音乐剧《西区故事》的五重唱《今夜》来演绎两大家族的势不两立。由一名黑人同学Papa Essiedu首先上场,四声响指后,两大帮派上场,开始了此曲的演唱,边唱边跳,学生们充满激情,唱出了两大家族不共戴天的杀气,中间穿插有阿妮塔、玛丽娅及托尼的独唱,但都改为合唱了,展示了整体的实力,当托尼演唱主题曲的旋律时由四名英方学生演唱,声音非常细腻悦耳,沁人心扉,这就是音乐剧的魅力。

第三首是英方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STAY CALM》译《保持冷静》,此首曲目由一个女生领唱引出,变为合唱,高低起伏,在混声部合唱时,由英方男女学生即兴演唱的高声部索罗非常具有穿透力,唱出了人们在激动时保持冷静的矛盾心理。这样的即兴演唱与乐感使我们学生所要虚心学习的。

第四首《I CAN LOVE YOU WITHALL THAT I AM》是朱丽叶独唱,《我愿用我的全部来爱你》选自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夜宴》,由中方学生罗琴英格演唱,用中国的旋律来演绎西方的故事,动听而又感人,没有钢琴伴奏,这样的衔接恰到好处,非常舒服。

第五首《SO IT SEEMS》译《好像是这样》选自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中方的徐紫来、童伟、张晓谦、黄金、邵懿芸、胡杨六名学生演唱罗密欧的父母蒙太古及夫人的对话,表达对罗密欧的担心与期待。

第六首是《CRY FOR ME》译《为我哭泣》选自音乐剧《JERSEY BOYS》由伦敦艺术教育学院的Joshua lovell演唱,也采用清唱形式,这个男孩的声音富有磁性,高音与低音的转换没有痕迹,非常自然,极具感染力。

第七首 《PARIS GET HER HEART》译《巴黎得到了她的心》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男声二重唱与女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中方王梁演唱)正允诺把朱丽叶嫁给贵族巴里斯(中方初俊辰演唱),演唱风格就像说话一样语速很快的宣叙调,并运用了抽象的肢体语言,两名学生很有信念感,进步很大,发音再标准些就更好,女声合唱结束时加了英方学生DAN LOONEY朗诵罗密欧的一段独白。

第八首是《SUMMERS DAY》译《夏日里》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黑夫人的唱段,是一种以叙事人的身份来唱出朱丽叶的心声,由中方闻诗佳与曹释亓演唱。

第九首是《SWEET HEAVEN》译《甜蜜的天堂》选自音乐剧《COPACABANA》男声独唱和男女二重相结合,由英方学生Matthew和Alison pope演唱的清唱,只要音乐的情绪符合角色此时此刻的心理,就可以套用,同样能表达罗密欧此时对朱丽叶的爱情,这也是经典的音乐与永恒的爱情结合。

第十首是《THE NEXT TEN MINUTES》译《下个十分钟》选自音乐剧《THE LAST FIVE YEARS最后五年》30几名同学男左女右八字排开,从头到尾深情对唱,当所有学生手牵手在舞台上形成纵排时,舞台上男女演员仿佛一瞬间都化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十一首《RUN AWAY WITH ME》译《跟我走吧》选自音乐剧《SAMANTHA BROWN》由Alison 演唱,她从纵队的缝隙中走向观众,在寻找她的心上人,她经过之处恋人们渐渐远离最后演员形成圆圈。

第十二首《GIVE ME MY SIN AGAIN》译《再次降罪给我吧》《ROMEO&JULIET》男生独唱,由英方学生MATTHEW演唱,演唱中MATTHEW与Alison有交流,他们的交流即使陌生的(来自不同的两个片段)又是有机的,(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是永恒的)

第十三首《A ROSE》译《玫瑰》选自《ROMEO&JULIET》由中方学生左森与罗琴英格、张凯源与殷寒雪共同演唱罗密欧与朱丽叶。此时场面变得生活化了,演员们自由的坐在舞台上在倾听他们的爱情故事。接下来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台词独白,中英文同时穿插,具有时空感,很有意思,有PAPPA ESSIEDU张凯源 吴丹妮 ROSE REYNOLDS四人担当。

第十四首《WEDDING》译《婚礼》选自中方音乐剧《BUTTERFLY》由中方学生钟艺、潘亚男、闻诗佳、王美懿演唱

第十五首《WITH SO LITTLE TO BE SURE》译《只有一点是真的》《ANYONE CAN WHISTLE》这首合唱音乐老师下的力气最大,几乎对每位同学从吐字发音开始象独唱一样仔细矫正,导演要求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心上人”就像阔别多年的朋友,找一个“只有你们俩”的地方叙旧,站着、坐着、躺着……怎么舒适怎么做,两人在这样的松弛状态下演唱,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乐句最后是朱丽叶的独白,由英方学生KATHERINE MORLEY朗诵。

第十六首《WE WILL BE ONE》译《我们将成为一个》选自《ROMEO&JULIET》中劳伦斯神父的唱段,人们开始从沮丧中振奋起来。由中方学生贾岳川演唱。

第十七首《HOW DID WE COME TO THIS》译《我们如何变成这样》选自音乐剧《THE WILD PARTY》中英学生一起演唱。此唱段作为结束曲,既表达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发问与思考,又象征对中英音乐剧工作室的未来充满憧憬……

3:汇报演出――纯粹、质朴

这次汇报在中戏东区黑匣子演出三场,上午、下午和晚上,没有复杂的灯光、没有华美的服装、没有任何道具、黑匣子只有大白光,学生们穿着黑色紧身衣服、双脚站在舞台两侧,开始演出,非常质朴纯粹,时长45分钟,音乐、台词、演唱贯穿始终。与其说汇报演出不如说是一次二年级学生真实的排练过程,我觉得二年级的学生汇报应该这样纯粹,只有这样的纯粹才能展示演员本身的魅力。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上一篇: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形式语言 下一篇:丑角谈“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