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肾结石20例体会

时间:2022-10-13 10:07:55

中药治疗肾结石20例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15-01

1临床资料

通过对20例肾结石的中药治疗观察其疗效。11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20例肾结石中药治疗的门诊病例并发症及有效率的分析 。12结果 通过中药应用 痊愈50% 好转25%,无效25%,总有效率达7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有其重要意义。13肾结石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肾结石症状表现之一:腹痛 由肾结石引发的疼痛分为钝痛和绞痛两种,疼痛常位于病人腰腹部、多呈现阵发性,有时亦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突然发作,并多向下腹部、腹股沟或股内侧放射,如肾结石病人突发腹部绞痛症状,。发生肾绞痛的肾结石病人,疼痛常持续数小时,也可在数分钟后疼痛缓解。对发生严重肾绞痛的肾结石病人,其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把脉细而快,甚至病人会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当肾结石引发的疼痛发作时,病人的尿量多减少,而在疼痛缓解后,则可能出现多尿现象。 典型临床肾结石症状表现之二:血尿 肾结石病人发生肾绞痛的同时,多会伴随发生血尿情况。因肾脏内形成的结石成分在泌尿系统移行过程中,将会擦伤肾盂以及输尿管的粘膜,导致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破损,从而产生血尿。 除腹痛和血尿这两大临床症状表现外,肾结石病人还可出现尿中排出砂石、排尿时尿道刺痛等症状表现,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病人疼痛和血尿发作的时候。因肾结石的发生,病人往往可见梗阻和感染等并发症状的出现,因尿路感染和梗阻引发的肾积水或腹部肿块而就医治疗。不管是因何种症状出现而去就医,都应抓紧肾结石治疗的最佳时机,更应采用肾结石的规范治疗方案,如此才能使得肾结石得以真正有效治疗。

2病例选择

在20例患者中,经肾B超检查或者腹平片检查一般可以发现肾结石,结石小于5mm病人通常由于疼痛、尿血、感染及后期的梗阻,甚至肾功能减退而影响生活,20例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

一般资料

转归 痊愈 缓解 无效 有效

20例 10 5 5 75%

在20例患者中,其中:男12例、女8例。其中30―60岁15例,60岁以上5例,合并其它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结肠炎等12例,消化溃疡8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3年。用药时间最长30天,最短7天,平均23天,临床表现主要症状:疼痛20例,兼有其它症状15例。

3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

31下焦湿热,证见腰部胀痛,牵引少腹,涉及外阴,尿中时夹砂石,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或血尿,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汗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自拟中药方,金钱草60,车前草15,海金沙50,滑石50,炒栀子15,葵子10,鸡内金30,地龙15,陈香15,牛膝15,琥铂6,大黄15,莪术15元胡15甘草15。

32湿热夹瘀,证见腰酸胀痛或刺痛,小腹胀满隐痛,痛处固定。小便淋漓不畅,尿色深红时夹砂或挟有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涩。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淋。常用处方石韦散合失笑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金钱草,石韦,海金沙,琥珀,赤芍,王不留行,牛膝,车前草,蒲黄,五灵脂,冬葵子,滑石,等。若腰腹胀痛明显者加青皮、陈皮、厚朴、乌药等以行气除胀止痛;若结石锢结久不移动而体质较强者可加山甲、皂角刺、浮海石、桃仁等以通关散结排石。

33气虚湿热,证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小便艰涩,时有中断或夹砂石,脘腹胀闷,纳呆或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治以健脾补肾,利湿通淋。常用处方四君子汤合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茯苓,党参,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石韦,党参,鸡内金等。

34阴虚湿热,证见腰酸耳鸣。头晕目眩,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小便艰涩,尿中时夹砂石。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通淋排石。常用六味地黄汤合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生地黄,山药,琥珀末,石韦,茯苓,黄柏等。

4结果

通过中药的联合运用 痊愈50% 好转25%,无效25%,总有效率达75%。

5讨论

可能具有溶石作用的中药有:石韦、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威灵仙、琥珀等。对症治疗用药主要是针对疼痛。具有解痉止痛作用的中药有丁香、木香、乌药、沉香、延胡索、枳壳、葛根、等。中药在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防止术后复发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小结石,如结石小于5mm以下多发者通常可以给予中药加减治疗。金钱草、茯苓、白芍、车前草、滑石、冬葵子、川牛膝、枳壳、莱菔子、鸡内金、石苇、等药物为常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医杂志:第36卷第9期 1995年 567页

[2]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年第19卷第4期 50页

[3]临床荟萃:2006年、第4期246页

[4]临床荟萃:2001年、第16卷12期 556、557

上一篇:加味养胃理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 下一篇:老年人用药特点与合理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