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跑路” 破除积弊

时间:2022-10-13 09:48:24

数据“跑路” 破除积弊

2017年5月17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辉忠率队赴桐庐,对杭州市、桐庐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调研督查,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了解这场改革在基层的推进和落实情况。

调研督察组先后到桐庐经济开发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分水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地,听取当地群众和企业的切实感受,视察相关部门推进此项改革的进展情况。

“我们把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要求、衡量标准来抓,根据桐庐实际设计载体,跑出桐庐风采。”5月19日上午,在向调研督查组做情况汇报时,桐庐县县长方毅表示。

廓清“一件事”内涵,跑出审批“加速度”

“最多跑一次”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或者“零上门”。调研督查发现,杭州市和桐庐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推动这项工作高度重视。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杭州市按照“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要求,设定了“2017年底前至少实现85%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申请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的总体目标。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公布两批共计806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其中,市行政服务中心投资项目审批领域68%的事项、市民中心便民服务领域80%以上的事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84%的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

而在桐庐县,当地列出“最多跑一次”清单事项共1536项。其中,86%对外公布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县行政服务中心379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次办理”,占进驻事项的94%。

据浙江工商大学第三方评估课题组对桐庐200个办事企业和群众的问卷调查,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增强,85%以上的受访群众表示“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办事效率比以前明显提高”。

为切实将“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桐庐县从前端的“信息告之”环节开始“发力”:编印包含111项办证指南、47项创业指南、185项便民服务指南的《办证一本通》《政务服务指南》。

不过,从调研督查情况看,目前企业、群众与政府部门,对什么是“一件事”的理解,存有偏差。如企业和群众认为是“一件事”,但在政府部门那里往往被设定为多个事项,被理解为“多件事”;多个部门办理的“一件事”,在不同部门往往又被分割为多个事项。

“从目前各地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情况看,很多地方存在梳理公布的事项范围不准确、口径不一致、上下不统一等问题。”

在介绍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查情况时,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于跃敏表示:“对‘一件事’的认定亟需规范,政府部门和企业、群众的理解不一致,容易产生群众和企业期望很高、政府部门难以实现的情况。”

“大数据”驱动“最多跑一次”落地生根

2017年5月18日上午,当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督查组来到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服务区域时,创业者徐丽琴正通过“桐庐新设企业快速办照系统”登记相关信息。

“我4年前大学毕业,之前一直在企业上班,今天过来申请注册公司,想自己创业当老板。”徐琴说。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徐丽琴将字号名称、股东信息、公司组织结构等基础信息输入电脑。大约10多分钟后,她就拿到了属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营业执照。“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徐丽琴有感而发。

选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桐庐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10分钟快速办证”,率先实现零见面无纸化无介质工商登记,努力让信息“跑”起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依托“互联网+政务”,群众办事更便捷。桐庐县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互查共享机制,从物理上实现了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积累掌握的139项信息数据共享,百姓在办理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关资料,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互查机制为其补齐,避免群众和企业办事因资料缺失“来回跑”,从而实现“跑一次”。

然而在调研中也发现,受制于传统管理体制,贯穿省市县三级的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起来,数据信息在横向部门之间流转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仍较为明显。

“据统计,目前县行政服务中心共有12个进驻部门使用上级部门的垂直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均落地在省市部门,数据对接的主动权掌握在上级部门。”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就导致了申请人重复提供资料、窗口工作人员重复录入信息等现象依然存在。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不动产交易登记窗口,办事群众需要向住建、不动产、财税3个部门分别提供3套资料,3部门再将相关信息分别录入各自系统。即使在部门内部,也存在不能互通的问题,如社保医保业务,虽然使用同一网络系统,但业务办理不互通。

“我们希望,省级层面能够加强对数据平台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力度,解决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条块分割、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缺乏协同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方毅说。

整合资源,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在完成85%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任务的同时,高度关注剩下的15%。这部分主要集中在投资类项目上,直接关系到我市的营商环境和城市竞争力。”

2017年5月19日上午,在作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查情况汇报时,于跃敏建议,要加快梳理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改进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发证3个阶段中的冗繁复杂的环节及多部门权力交织、互为牵制的状况。

的确,从优化发展环境角度看,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办事效率,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企业家对这项改革的关注点。

投资项目建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其中,项目审批或备案阶段,涉及安评、能评、环评、消防等事项;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涉及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需要多图联审;项目竣工阶段,涉及评估、验收等多个事项。

如何让企业家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桐庐市的做法是,在开发区实行“代办制”。针对项目业主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手续办理程序不熟悉,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代办制”较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从形式上看,代办制似乎解决了企业当事人“最多跑一次”的问题,但实际上,代办过程中,也存在着流程长、效率不高的问题。

“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问题,三个阶段都要建立起‘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调研督查组指出。

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办事流程再造。走进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中心形成了投资项目、社会事务、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等4个服务区域。

“我们大力推进办事集成化,打破内部壁垒,优化资源配置。”行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4个服务区域设置了8个综合进件窗口,包括不动产交易登记4个,投资项目2个,商事登记2个。

通过“一窗综合受理、资料内部流转、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变群众和企业办事“找部门”为“找政府”,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如在不硬交易登记领域,通过跨部门内部人员整合,实施“叫号预审制”“部门信任制”等创新,不动产登记由最初的5个工作日办结实现了60分钟快速办证。

目前,桐庐县已对餐饮(副食品)店、报刊亭(书店)、美容美发店、工业项目土地转让、民宿等15项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事情”,编制了行业联合审批指南,实现“一窗收件、证照联办”。

比如,对原涉及6部门的民宿审批工作,开通绿色通道,通过“联合验收、联合审核”实现“一次上门、一次办结”。近两年全县累计办理民宿营业执照479本,实现证照全覆盖,取得了行业规范、群众满意的双重效果。

不过,在调研中一些工作人员也反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虽对群众办事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实际上这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打趣形容为,“以前要求的是‘专科医生’,现在需要的是‘全科医生’。”

然而现实情况是,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普遍存在临聘人员比重高、人员流动频繁、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座谈时,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副科长赵丽萍就表示,他们有16位工作人员,却只有7个编制,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办事效率。

“希望加强对窗口人员的培训,并探索施行政府雇员制,让临聘人员能看到希望,从而为‘最多跑一次’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一线窗口人员表示。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不断深化,让群众和企业可持续受益,既要完成改革目标,更要重视一些难点、堵点的破解。”5月19日上午,在听取杭州、桐庐“最多跑一次”改革情况工作汇报后,王辉忠指出。

“下一步,要明确‘一件事’的界定,把‘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标准化作为基础性工作;要优化‘一个窗口’的流程,细化办事要求,优化办事流程;要完善‘一张网’的互联互通,努力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要突出‘一个难点’的解决,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办事效率;要突破‘一个瓶颈’的制约,及时清理、修改和完善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努力跑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加速度。”王辉忠说。

上一篇:中国粮油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下一篇:肖亚庆: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