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13 09:25:09

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302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004924)

作者简介:

刘力(1966~),女,吉林四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从事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大规模企业迁移会引发产业转移,企业迁移方式和迁移效果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以珠三角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珠三角企业迁移规模与迁移方式,探讨珠三角企业迁移效果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迁移;迁移因素;产业转移;区域产业结构演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0-0074-06 收稿日期:2008-06-30

近年来,珠三角企业迁移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香港工业总会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占才强,2008)。珠三角企业迁移规模及迁移效果如何?大规模的企业迁移或将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与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而也引起了各级政府与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产业转移相关研究评述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于要素供给、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

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起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行理论”,基于对日本棉纺工业的观察,认为落后国家的产业应按照“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更替发展,其倡导的产业分工结构属于垂直型分工,后进国家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只能跟在发达国家之后调整产业结构,而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rnon,1996)则将企业产品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由于存在产品生命周期,发达国家必须向国外转移产业,以保持其利益最大化,转移遵循母国生产并出口一母国出口并减少生产一母国停止生产的模式。对比“雁行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难看出其探讨产业转移规律具有一致性,只是分析的落脚点不同。“雁行理论”着眼于发展中国家,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立足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产业转移理论有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产业转移理论与国际经济学以及企业战略理论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论”的基础上,一些日本学者强调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国际化调整的有效方式,牛丸元(1999)应用国际贸易理论中H-O-S模型来解释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认为雁行模式和产品生命周期描述了一同或地区的产业进化过程,其实质反映了比较优势的转移。

国内学者在传统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卢根鑫(1997)提出了重合产业理论,并对产业转移内涵、发生机制、原因和类型以及产业转移对参与各方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石东平、夏华龙(1998)则提出梯形产业转移论,认为梯形产业转移和升级是指发达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就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问题,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区域关系协调问题也作了不少的研究,毛艳华(2005)探讨了珠三角经济圈内部各成员之间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问题。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方面,陈建军(2002)以浙江省为例从企业开放型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并涉及到企业转移对本省区域差距缩小的影响;钟韵、林耿(2005)以东莞专业镇的企业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了珠三角的产业扩散机制。

综合以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多数传统产业区域转移理论的落脚点,基于这一理论主线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在揭示产业转移的市场规律方面形成共识,但对经济行为主体(企业)的迁移决策与区域行政干预的实际互动效应较少关注,特别是有关珠三角企业迁移的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尚缺乏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在对珠三角企业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珠三角企业迁移规模与迁移方式,探讨珠三角企业迁移效果及其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以期获得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协调与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发展关系的相关政策启示。

二、珠三角企业迁移现状与原因剖析

(一)企业调查的样本描述

本文是基于2007年底(10-12月)展开的一项珠三角企业问卷调查,样本覆盖区域包括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惠州、从化、珠海、江门等,共获得有效问卷418份,调查企业的基本信息见表1。调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经济与三资企业比重较高。

(二)企业迁移规模与迁移方式

1 迁移规模与迁移趋势。企业对地区投资环境的满意与否是影响企业迁移的最基本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企业迁移趋势的重要依据。调查问卷显示,有66.5%的企业认为目前珠三角还是国内最好的选择,33.0%的企业认为珠三角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但还可以忍受,只有不到1%的企业认为珠三角的投资环境恶化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涉及企业的迁移规划问题,有42.1%的企业从来没有考虑过将企业迁出珠三角,23.7%的企业有迁移意向但没有行动的时间表,31.3%的企业认为如果有新增投资,考虑投向珠三角以外的地区。

根据广东省外贸厅的一项调研数据(程满清等,2008),2007年珠三角外迁企业244家,计划搬迁28家,而当年广东新增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约478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新设和增资企业179家,合同外资金额21.93亿美元,增长30.69%,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从问卷调查信息和广东外经贸厅的调研数据推断,当前珠三角的企业迁移现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趋势,但不排除企业对珠三角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的认同增强,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企业迁移的数量与规模。

2 迁移方式与新市场进入模式。企业迁移方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地区间投资环境比较优势的一种判别,通过企业迁移方式来判别区域产业转移效应较之企业迁移规模来得直接。表2显示了问卷调查的企业迁移方式选择。

在各种迁移方式中,选择整体迁移的只有9.8%,有83.7%的企业选择新增产能扩张和生产环节转移,或者拓展投资方式。结合企业拟进入新市场的方式选择,42.8%的企业选择在新市场设立营销部门,34.0%的企业选择在新市场直接生产投资,11%的企业选择参股或并购当地企业。这表明,大多数珠三角企业是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企业迁移一是拓

展发展空间,二是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转移部分产能。而整体迁移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显得风险太大,珠三角地区投资环境恶化程度并不足以让众多企业愿意承担选择整体迁移的风险。

(三)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识别

调查问卷(表3)显示的企业考虑迁移的首要因素是成本相关因素,其中生产成本上升因素占34.0%,与政府干预相关的本地优惠政策减少因素占17.9%,而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与产业转移相关推动政策(占11.2%)也产生一定作用。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成本增加侵蚀利润条件下,政府的优惠政策自然也会成为影响企业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因素占43.8%,具体而言包括:(1)企业市场扩张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则进一步加大市场的压力,从而促使企业通过产业区域转移的方式来打开市场,巩固市场。从珠三角企业迁移方式来看,企业在决定进行迁移和进行迁移的对象区域选择时常常将其和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开拓或巩固本企业的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市场扩张型的迁移。(2)企业成长的需要。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积极推进企业的对外扩张战略,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基础,而且这也是中小企业成长为具有较高声誉的大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的必经过程。问卷调查显示,生态环境因素仅占5.7%。这表明,一方面目前来自环境保护的压力对珠三角企业迁移决策的影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面临环境保护压力则构成企业整体迁移或者污染环节必须迁移的硬约束,从而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推动珠三角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

三、珠三角企业迁移结构及区域产业转移效应

(一)企业迁移的行业结构

问卷调查涉及的制造业企业所属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金属加工冶炼、电子电器、食品饮料烟草、玻璃水泥陶瓷建材、石油化工、化纤造纸塑料、木材家具、汽车与机械设备制造、办公品和仪表与工岂品制造、医药与化妆品共11个行业;生产企业涉及物流、金融、贸易、中介及信息咨询共5个行业。调查显示,有迁移行为或迁移计划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基本上涉及到之前所列的11个行业,但所占比例比较大的有:纺织服装皮革、玻璃水泥陶瓷建材、化纤造纸塑料、木材家具、食品饮料烟草以及电子电器等,大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显然生产成本上升推动这部分企业迁移。虽然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的电子电器企业也有迁移现象发生。但其迁移的环节主要为生产环节,而将研发设计环节继续保留在珠三角地区。生产行业也有迁移现象发生,但所占比例较小,从这部分企业的迁移方式来看,主要是在外地设立营销部门,以拓展新市场为目标。

(二)企业迁移的地区结构

本次调查企业的分布范围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有37.8%的企业选择珠三角内部迁移或规模扩张,47.8%的企业选择迁移到珠三角以外的其他地区,其中向广东省内的东西两翼与北部山区迁移的占14.6%,迁移到泛珠三角区域的占20.3%(以广西、福建、湖南及江西居多),向其他地区迁移的占12.9%。

不难理解,由于调查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大城市中,基于对珠三角内部相对完善的配套优势的认同,从拓展业务发展空间角度,选择在珠三角内部迁移的比重仍然较高;另一方面,珠三角以外地区相对于珠三角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也是引导企业迁移方向的决策依据。从企业选择迁移的区域分布来看,珠三角以外的成本优势已开始显现,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绝对主导力量,企业迁移在珠三角内部为主,而在广东省内以及广东省外迁移现象呈基本均衡局面。

(三)广东省内分区产业结构变化

从样本企业分布的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产业结构变化,亦可以判断珠三角企业迁移对迁出地区的产业结构影响。表4显示了2005、2006两年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4个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最大的佛山从54.7%增加到59.6%,变化最小的广州也有0.3%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除了深圳有0.8%增幅以外,其他三城市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珠三角的企业迁移现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趋势,且部分企业迁移还会在珠三角内部进行,目前珠三角地区仍然是广东工业经济重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则进一步支持了广东乃至珠三角仍然未走完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阶段。

再看企业迁移对其中两个目标迁入地区广东省内北部山区与东西两翼的影响。表5显示了2005~2006年广东省内各分区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北部山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幅高达32,5%,而珠三角地区增幅相对缓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林瑜等,2008),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在四大区域中,珠三角增长稳定,增速为17.5%,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山区发展相对较快,增速为30.7%,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比珠三角工业增速高13.2个百分点。东翼工业发展提速,2007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2.6%,增幅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比珠三角工业增速高5.1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仍然是企业考虑投资生产的首要因素,大规模的企业迁移还没有出现,但部分企业迁移已对广东整体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北部山区、东翼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速度,已充分显示了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

(四)广东省周边省份产业结构变化

广东周边广西、福建、湖南以及江西4省也是珠三角企业迁移的目标地区,企业迁移的区域效应亦可以通过近年来4省产业结构变化看出。表6显示2005~2006年4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表7则显示2007年4省工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广东省。调查问卷显示了已有部分珠三角制造企业向周边省份迁移,而统计数据也表明周边省份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广东和珠三角地区,且营利能力亦高于广东省。因而,我们有理由推断周边省份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部分归因于珠三角的企业迁移效果。换言之,正是由于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以及投资环境不断恶化条件下,使得更多的(新增的)生产投资行为转向了广东周边省份,从而推动了周边省份的工业经济增长。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珠三角的企业迁移主要是出于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为,迫于成本压力的一种扩张型迁移,企业是否迁移受区域投资环境影响

颇大。而企业迁移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有重要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对企业迁出地珠三角地区表现得还不是非常明显。而对企业迁入地广东省北部山区,东西两翼以及广东省周边各省表现得比较明显。

就广东省而言,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而且还呈上升的趋势,而第三产业不升反降。这是因为,一方面,出于对珠三角投资环境的认同,制造企业的大规模迁移并没有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行业结构投入的改善,例如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得珠三角重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拉动第二产业上升,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珠三角服务业层次低,发展滞后,则让珠三角第二三产业陷入上升难的困境。广东省北部山区、东西两翼工业的高速发展表明两地区的优势正在显现,并得到企业的逐渐认同。

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广东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广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珠三角地区一方面要适时移出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产业,继续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完成重工业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积累资本和创造服务领域:另一方面要鼓励与高新科技、服务业相关联的国际产业资本进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第二,企业对地区投资环境的满意程度是影响企业迁移的最基本因素,因此,广东在继续推动珠三角传统产业转移同时,制定产业转移优惠发展政策,不断改善北部山区、东西两翼的基础设施,为珠三角传统产业向两地转移铺平道路,进一步增强珠三角企业对两地比较优势的认同。

就周边各省而言,企业迁移对其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影响较明显,一方面,制造业的企业迁移可以促进周边省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制造企业迁移过程多伴随着污染性产业的转移,这些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因此,对于周边各省来说,关键是要做好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工作,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泛珠三角”这一平台,加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制定相关的产业转移政策。第二,周边省份需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建设,为顺利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克服产业转移过程的软硬环境约束扫除障碍。第三,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避免污染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校 万小妹)

上一篇: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政府职能探讨 下一篇: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