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实行“班主任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13 07:39:03

高校本科生实行“班主任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高校本科生实行班主任导师制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利于合理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文章对班主任、导师二者在培养本科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班主任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内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本科生 班主任导师制 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尺度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与社会的评价尺度两种。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作为评价依据。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提供有力保证。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单纯依靠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与之不再适应,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系开始在本科生中实行班主任导师制制度,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授或副教授既担任一、二年级班主任,又担任三、四年级的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于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班主任导师制的内涵

班主任导师制就是组织优秀的教授或副教授及教学管理干部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导师制与传统的导师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导师制中的导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班主任导师制是通过四年的跟踪管理,把握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本科生成长和学习特点,班主任导师制应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新生入学后,导师要侧重于解决学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解决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的问题,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辅导员一般只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规管理,任课教师也只对所教课程负责,为避免学生独自摸石头过河,学生在这个阶段恰恰需要班主任这一角色的关怀与引导,以适应环境与解决学习问题;第二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对大学学习生活已经熟悉,专业目标已经明确,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学生的发展方向已存在差异,迫切需要一些富有教育经验,懂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习指导能力,责任心强,学生信赖的导师。班主任经过与学生两年时间的接触,并利用自己在专业与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完成可以承担起导师的工作,并继续给予每个学生的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和选择专业方向,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为学生提供考研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

二、班主任制与本科生导师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政治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一部分教师把教书育人的“教书”和“育人”看作两种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教书”简单归结为传授知识,把“育人”仅仅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自身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上。而班主任制克服和纠正了这一观念误区,有效地将教书和育人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的“教”与“学”的结合。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兼职工作,势必占用教师的科研时间,而一般情况下学校并未规定明确的奖惩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本科生导师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导师除了参与本科生教学和思想工作,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外,还要指导学生选课、选择专业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外语、出国等热门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本科生导师制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一个班主任带几十个学生的模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但是由于材料系教师较少,教师科研工作量较大,在外时间多,同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导致现有的部分导师还不知道自己导那一个班,更不用说具体到班里的学生。

因此,推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者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把班主任与导师合二为一,并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性,并探索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及基本模式,使学生逐步完成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促使自身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及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班主任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至少在小范围内(比如一个专业)具有可操作性,班主任与导师合二为一,可以保持工作方法与思路上的连续性,再加上材料系教师在科研上的优势,三者结合形成合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1.实行班主任导师制的条件

由于班主任导师制培养模式所需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其中包括师资的水平(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教学条件(包括软件与硬件)、管理水平等。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0人。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60~120人,每年毕业本科生60~120人。实验室为本专业的专用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木材学、胶合材料学等9个分室,实验室面积为2237m2。

近几年来分别与杭州百孚竹制品、杭州祥生砂光机等16家企业签订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加上校内的木材加工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总共有18个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为学生熟悉企业、尽快地进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桥梁,为国民经济服务。所有这些条件都为班主任导师制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导师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可以适用,只有那些条件比好,教师的科研力量比较强的专业才有条件实行该培养模式。

2.班主任导师的选聘

如何选聘班主任导师是值得研究的,对于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教师,应当将其照片、情况简介及科研情况向学生公布,各系部协调推荐确定导师。为解决导师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矛盾,可以选聘一定数量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学的教师与离退休教师。为增强班主任导师工作的责任感,各系部召开实施班主任导师制学生动员大会,由学院领导或系主任颁发聘书,为确保班主任导师工作的稳定,一般聘期为四年。各系在导师安排上要根据导师的教学对象与专业方向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合理分配学生,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尽快了解导师,又便于导师尽快进入角色,对于每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0人。同时完善班主任导师制的各项制度,确保其科学稳定地运行,这些制度包括班主任导师制实施方案,这里要明确实施班主任导师制的目的,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还包括导师工作规程,导师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活动调查表以及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

3.班主任导师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于班主任导师工作的考核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各系自评、学生测评、专家考评。对班主任导师的考核应以各系部为主,由各系部党总支具体负责。一般应在每学期期末前考核,重点考核班主任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导师的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考核应纳入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考试情况应记入班主任导师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田永琪.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4).

[2]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3]王建方,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院学报,2006,(1).

[4]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5]陈莲香,刘华东,钟德敏等.浅析辅导员和班主任并轨制――以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09,(5).

上一篇: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的选题及活动设计 下一篇: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