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幼儿园“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价值

时间:2022-09-03 04:10:36

再论幼儿园“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价值

摘要:“整合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面对幼儿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幼儿一日活动的割裂性、教育教学资源的流失和浪费等现象,“整合教育”以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走近幼儿、走近教师、走近幼儿园,并引领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走整合教育之路。在“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中,以园本研究的形式进行再深入探讨“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价值,为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园本课程再开发 园本研究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是“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的前期课题“园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中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价值。为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及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一、“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理论价值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理念和精神。

《纲要》的理念和精神是“一日整合教育方案”设计的方向。《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作用,调动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纲要》关于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树立开发、利用资源、共享资源、促进发展等理念。对“一日整合教育方案”具有方向性和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1.树立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理念,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2.树立有机整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的理念,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

3.要求教师将课程、资源、教育手段及孩子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发现幼儿一日生活、环境及各领域内容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

(二)生态生物学理论。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UriBronfenbrenner)创建的生态生物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关系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

1.微观系统:这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

2.中间系统:它是处于微观系统中的两个事物(如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外层系统:它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工作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这些都会渗透到成人和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去;

4.宏观系统:它是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历史及其变化、政治和经济、社会机构等。例如,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

5.时代系统:它主要是指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

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同心圆模式。如上图:

该理论系统表现的同心圆模式与“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构架图有相通之处。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如图所示: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架构图,呈“日”字框,框内似太阳状的圆圈意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阳光,既能点题又具有艺术性地表示一日整合教育的架构。圆心的上下左右的长方块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类型,其中教学活动呈纵向贯穿全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呈横向与教学活动相互交叉;同时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资源整合形成整合的整体。体现了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评价为归宿;集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为一体的有机循环整体。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H・加德纳(Hoe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每个儿童身上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多种智能,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学校和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儿童创建一个开放的、支持的环境,才能发展儿童的智能强项,改进儿童的智能弱项,促进儿童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使儿童将来能够大有作为。

该理论对“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启示:

1.既要注意挖掘社区物力资源的潜力,也要重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的作用。

2.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一日整合教育方案”设计的源头。他的“活教育”的课程论提出:(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3)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4)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宝库,是活教师,是活教材”的理念;体现的大课程观、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社会教育观与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倡的生活化、社会化、幼儿化、环境化、主题化、整合化、渗透化的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与“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意义。

(五)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理论

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诞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名为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小城,由当地的杰出人文主义教育家马拉古兹发起并领导。方案教学的特点就是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周围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向更高一级的认知阶段发展。方案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论是以整合的观念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重视活动内容的整体性,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注重真实生活和环境在幼儿自主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这一教育理论对我们探讨“园本课程开发”的“一日整合教育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实践价值

(一)明确整合什么

1.观念整合――即整合对指导“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各种理论观念,注意各种理论的联系和渗透。避免机械的、片面地理解某些教育观念。

2.目标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是指把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目标进行整合制定。

3.内容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是指以主题为主线,联系和寻找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及各领域内容与主题的结合点。并进行整合。

4.资源整合――是指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并加以提炼、运用和整合。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5.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是指灵活运用学科、区域、环境、游戏、生活、家园共育等方法、形式和手段,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经验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重要的是在实施教育活动中的灵活整合。

6.发展整合――是整合教育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

(二)明确如何整合

1.视一日生活为一个教育整体

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一日整合教育”的源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可概括为三大块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游戏活动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的资源及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资源利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2.关注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教育内容之间的整合

(1)学习活动内容的整合。专门的学习活动内容整合主要表现在学科领域方面。领域内容整合的常用形式有:

领域内的整合:同一领域内容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如,关于动物的知识,经常与关于植物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与一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跟科技联系在一起,其中也很可能有分类、数量等数学的内容。

领域之间的整合:多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如:主题综合活动――“动物”,认识动物;动物的分类;有关动物的故事;有关动物的歌曲;有关动物的主题画;玩动物运动会;与动物交朋友等一系列活动中,将科学、数学、语言、音乐、美工、社会、健康等有机整合在一起。

(2)游戏活动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各项游戏活动内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再与学习活动内容整合渗透。

(3)生活活动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一日生活的各项生活活动内容和生活环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再与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整合渗透形成“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在主题综合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的,表现在重视生活活动的资源的利用,主张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主题内容贯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的学习形成一整体。

(三)明确如何实施

1.交流与整合――即班级教师每天上午在活动前须进行交流、整合各自的活动内容(资源),建立各项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整合教育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们凝聚集体的智慧,解决共同的问题,体验思考的乐趣,成为研究的共同体。

2.拟定或调整活动方案――交流讨论如何将主题与学科活动有机联系再分解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将主题渗透到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家园共育;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3.活动的开展、开发和创新――将“一日整合教育方案”付之实践。

一个合理整合的活动应该是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的活动。如何才能使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实现真正的活动整合?主要通过活动的开展、开发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实现“一日整合教育方案”。在活动的开展中实现活动目标;发现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在而广泛的教育资源,同时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展和设计。

4.活动的生成与开展――教育情境的生成和教育机智的运用。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活动的情境是经常变化的,有些信息与当前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且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应充分利用。这就是要求教师有一种生成意识,生成能力,对幼儿的新需要、新兴趣、新发现有接纳和支持的态度。把即时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手段整合起来,补充和生成新的整合活动方案。

5.评价与反思――即交流、分享、反思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

班级教师每天下午在幼儿离园前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交流和回顾幼儿一天活动的情况,以评价活动方案实施的效果。如:活动方案整合效果如何?幼儿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等。并酝酿明天的“一日整合教育方案”。

“一日整合教育方案”是一个独特的园本化课程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整合教育模式。它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强调教师树立整合教育的理念;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整合;主张计划的预定性和变通性以及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有机整合的灵活性;避免以往教学计划单一、目标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现象及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之间封闭、割裂的现象;将以往的单一、封闭、割裂的一日生活现象转变为集“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为一体化的整合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勤.幼儿园实施整合教育的实践研究.松江教育.

[2]唐燕.一日整合教育方案的探讨.新课程实验与研究,2004.

[3]唐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4]虞永平.幼儿教育整体观.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的成果论文(编号:hjsk2009-115)。

上一篇:对多媒体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欣赏课程开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