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13 07:24:14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我校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找准信息技术使用的最佳时机,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现浅述如下。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迷人的色彩,一下子就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教学中,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生动的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从而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雪顿节上看赛牛》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播放了一段藏族人赛牦牛激烈场景的课件,学生都被那壮观的场面深深吸引,兴趣油然而生。此时,我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还想了解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这样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在读书时,学生对有趣的场面描写忍不住哈哈大笑;对惊险场面的描写也跟着揪心,从而较好地感知课文内容,也为后面的阅读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通过良好情境地创设,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激发了学习的极大兴趣,达到“乐学”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阅读、探究、理解、感受语言文字,凸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文字或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了。这时,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学《赵州桥》一课,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清晰地想象文中描写的各种龙的姿态的样子。因而,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其形象化,让那些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句子理解了,同时也启迪和感染了学生的心灵。阅读中的词句训练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又如教学《刘胡兰》一课时,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理解课文、情感体验造成一定的障碍。我通过适时地播放网上下载的有关刘胡兰的电影,使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了感性认识。这样,学生通过影片的直观视觉作用,教学中的难点现在却成了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对于理解、突破难点也水到渠成。理解课文之后,就更能体会到刘胡兰英勇、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许多学生经常感到无话可写。我通过多媒体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供学生借鉴,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材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母亲节”来临之前,我让学生写《妈妈,我想对您说……》等,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不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为此,我让学生观看视频中一幅幅有关母爱的感人画面,配以柔和的音乐,那朴实真挚的感人画面及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唤醒学生那最容易忽视的母爱,学生真切地体验母爱,感受母爱,写作欲望油然而生,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来,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在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让“巧妇有米可炊。”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树立大语文观,教学基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引导课内延伸到课外。而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学习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知识面扩大了,综合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时,学生被文中“哈哈树、蜡烛树、醉草、捕蝇草、水笛荷”这五种植物的奇异之处深深吸引。我适时引导,拓宽学生的视野,“自然界是无奇不有的,还有许许多多奇异的植物,你还想知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在校园网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可以点击网页阅读有关资料,还可以登陆网络查找有关奇异植物的大量知识,包括动画、录像、资料、图片等等,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奇异植物,下载到学校的有关网页中和伙伴们共享,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存量。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时空,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焕发生机与活力,自由自在地学与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关于实施高中美术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下一篇:“专家型访谈会”在开发工作过程化课程中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