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慧:让人生变得精彩

时间:2022-10-13 07:18:0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文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仁,仁义也。指在与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慧”,本义:聪明,有才智。

“仁慧”:即指一个人具有仁爱思想,能够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既有仁德又聪明有才智。“仁慧学生”:树健康之人格,积文化之素养。以德为魂,学会做人;以能为本,学会学习。寓学于乐,让生活变得阳光;挑战自我,让人生变得精彩。成为温文儒雅仁慧健美人才。我们如何发挥语文特有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仁慧”型学生呢?

一、寓“仁”思想于语文教学教学中,让学生“仁慧”共生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小到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坚强勇敢、团结向上,大到对国家太平盛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修身治国平天下,任何德育教育的内容都可以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可谓包罗万象,五彩缤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仁”思想品质的修养,把“仁”人格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提高课堂教学评价实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变“仁慧”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真情演绎文本内涵,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堂评价是一个不容或视的部分。可以这样进行课堂评价:异质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每小组内对学生进行1―6排名,1―6名学生回答课堂上的问题,正确者该小组分别得分1、2、3、4、5、6分,黑板右侧设评价栏当堂公示.下课时评价小结。课堂提问(尽量给予每个组同等的、公平的机会)、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等,均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尽量抽查或提问不同组的同号同学,尽量给每个小组均等的机会。这样评价,个人会有一种安全感,他觉得小组是他的坚强后盾,遇事有人商量,个人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小组成员为了使小组得高分争得荣誉,A层学生积极主动帮助C层学生学习,好展示成绩,以便使小组得高分,C层学生为了使小组得高分争得荣誉,也认真学习起来,不能因个人而拖小组后腿,B层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既想帮助C层学生学习,更要向A层学生学习,这样小组能够拧成一股绳,凝心聚力争上游,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同学间的凝聚力。所以,分层评价体系是学生情感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协作学习小组有效形成的助推器,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催化剂。小组里的每个成员为了实现小组的学习目标,都能够一起努力,共同奋斗,形成的是一种好学、乐学、善思的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发展,促进了课堂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名人对话,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课外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得到积累、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阅读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聪慧的。学生可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少年小说、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缩编本等,中国国学经典文章也切莫忽视,如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年级层次读《论语》、《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弟子规》等。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学生,名师出高徒。“打铁先得本身硬”。要培养“仁慧”学生,教师首先就得“仁慧”,做“仁慧”教师,即:树儒雅之风范、积学者之素养。以爱为源,润泽生命;以智为根,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于求真求实中体会做教师的快乐,于平和心态中寻找做教师的幸福。“厚德 笃学”。打铁先得本身硬。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读一读小学各种教科书。系统阅读小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读师德、国家教育法规;读一读国学中有关教育的经典文章,如:《礼记・学记》、韩愈的《师说》、孔子《论语》等;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教育书籍;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期刊。这样,教师上起课来才会底气足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师应坐下来读书以增底气,静下来思考以现灵气,沉下来实践以成名气。

上一篇:让小学生感悟生活,从而有话可说 下一篇:让每个学生的作文语言都靓丽起来